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栎全轩记

[明]归有光

①余峰先生隐居安亭江上,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之曰栎全轩。君为人坦夷,任性自适,不为周防于人。意之所至,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以故人无贵贱,皆乐与之处。然亦用是不谐于世。君年二十余,举进士,居郎署。不十年,为两司。是时两司官,惟君最少。君又施施然不肯承迎人。人有倾之者,竟以是罢去。

②会予亦来安亭江上,所居隔一水,时与君会。君不喜饮酒,然会即谈论竟日,或至夜分不去。即至他所,亦然。其与人无畛域,欢然而情意常有余,如此也。君好山水,为郎时,奉使荆湖,日登黄鹤楼,赋诗饮酒。其在东藩,谒孔林,登岱宗,观沧海日出之处。及归,则慕陶岘之为人,扁舟五湖间。人或访君,君常不在家。去岁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

③一日,邀予坐轩中,剧论世事。自言:“少登朝著,官资视同时诸人,颇为凌躐。一旦见绌,意亦不自释,回首当时事,今十余年矣。处静以观动,居逸以窥劳,而后知今之为得也。天下之人,孰不自谓为才,故用之而不知止。夫惟不知其止,是以至于穷。汉党锢、唐白马之祸,骈首就戮者,何可胜数也?二十四友、八司马、十六子之徒,夫孰非一世之才也?李斯用秦,机、云入洛,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之。事移时易,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听华亭之鹤唳,岂可得□?则庄生所谓不才终其天年,达生之至论,而吾之所托焉者也。”

④予闻而叹息,以为知道之言。虽然,才与不才岂有常也?世所用楩、梓、豫樟也,则楩、梓、豫樟才,而栎不才矣;世所用栎也,则栎才,而楩、梓、豫樟不才矣。君固清庙明堂之所取,而匠石之所睥睨也。而为栎社 , 君其有以自幸也夫!其亦可慨也夫!

【注】①余峰先生:张意,字诚之,号余峰,昆山人。②两司:明代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两司,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司法官署。张意曾官至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属正四品大员。③施施然:喜悦自得的样子。④陶岘:唐开元间人,爱好山水,自号麋鹿野人。⑤凌躐:超越。⑥骈首:头并着头。⑦机、云:指陆机、陆云兄弟,均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⑧楩、梓、豫樟:喻栋梁之才。⑨栎:喻无用之才。⑩栎社:指张意甘愿做栎社树。神社旁的栎树无用,不被砍伐而能保有长寿。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