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平均有 40%都是在厨房里产生的。家庭主妇和煮夫们每天都得跟发育不良或喷满农药的菜叶、果皮、蛋壳、骨头、果皮、果壳、啃过的玉米棒子等“厨房垃圾”打交道. 值得注意的是,“厨房垃圾”并不等同于“厨余垃圾”,上述垃圾中就混入了好几样容易被混淆的“内鬼”。在厨房,骨头需要分为鸡骨头、鱼骨头、猪肋骨和大棒骨,而猪肋骨和大棒骨除了骨髓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胆固醇和其他有机物,剩下的就是没有营养价值的碳酸钙了,在填埋场,细菌也“啃”不动这些大块的骨头,根本无法进行堆肥。还记得非洲大草原动物上大型动物的尸骨吧,那可是历经风雨依然坚不可摧的见证,和大棒骨一样难以被腐蚀的玉米核、坚果壳和粗大的鸡骨头等应该归为其他垃圾。如果把之前介绍的玻璃、塑料、金属等杂质放“错”到厨余垃圾里,会使肥料的质量降低,甚至形成重金属污染。有趣的是,有些口红和唇膏,基料是油脂和蜡,为了防止酸败发臭往往添加了抗氧化剂,所以受到微生物的青睐,是上好的堆肥材料,当然,堆肥前口红的金属管外壳就得拆下来扔进可回收垃圾桶了。

材料二: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制定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这些措施就显得迫在眉睫。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同时,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