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

材料一:

    二十岁以后,司马迁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当时的“大汉帝国”,除了朝鲜、河西(今宁夏一带)、岭南几个新开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写的史料,没有明文,不能知道。可是他却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来印证并补充他所读的书。他作《史记》,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便是为此。(选自《经典常谈·<史记><汉书>第九》)

材料二:

    地理界众所周知,我国有一条看不见的“胡焕庸线”,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突变线。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提出“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裤裘、筋角”。龙门在黄土高原,碣石在华北平原东北部,二者之间还有燕山、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等山脉,因此,“龙门一碣石”并不是一条天然存在的线。司马迁是依照什么标准将它提出来的呢?答案是物产。司马迁通过对物产的考察,找到了二者的分界。所以,龙门、碣石以北地区的主要物产是马、牛、羊、旗裘、筋角这些畜牧业产品。他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了各区的特色物产,做出了一部那个时代的“全国特产购物指南”:巴蜀地区盛产姜、朱砂、石、铜、铁、竹木;关中秦地种植业发达,出产五谷;河北中山地区手工艺强大,多出“美物”;河北燕地既有海滨又有山区,出产鱼、盐以及枣、栗;三楚之地盛产稻米和淡水鱼……

    按照“胡焕庸线”的命名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将“龙门一碣石”线称为“司马迁线”。材料三:

    如果生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司马迁的言论一定会被视为“地图炮”:____ 。如:边陲的焚地人,多出侍者和仆人;三晋地区的人,喜欢见义勇为,性格剽悍,不愿从事农商;中山地区的人,性格暴躁,喜欢投机取巧,很多人擅长盗墓、造假,不过多出美男美女,在娱乐圈做歌舞艺人的很多;燕地区的人,迅捷凶悍,不爱思考问题;西楚地区的人,民俗剽悍轻捷,人容易发怒,不爱存钱;南楚地区人,擅长演说辩论,但不太守信用……跟网络键盘侠不同的是,他是一个特别重视“大数据”的人,他对各个区域的信息统计了然于胸。

    在“大数据”支撑下,司马迁的《货殖列传》还做出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发布历史上首个富豪榜。秦汉以来的主旋律是“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但司马迁与后来其他史家不同,在正史中专门为这些经济人物立传。他在《太史公自序》中道出了写作动机,说只要不妨碍国家政体,不坑害百姓,通过各种渠道经商致富是值得鼓励的行为。在国家推行“重农抑商”的大背景下,司马迁能有这样的主张,十分可贵——纵观两千多年的史书,也只有司马迁这一例。

 (材料来自网络,有删改)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