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诗歌
叶嘉莹
(一)
中国古人说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那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有要说的话,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还是没话找话,在那里说一些虚伪、夸张的谎话。就是说,是不是果然“情动于中”,这是判断一首诗歌的最重要的标准。
那么什么东西才使作者“情动于中”呢?晋朝的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就有一种萧瑟的、凄凉的、悲伤的感觉。“喜柔条于芳春”是说,当芬芳、美好的春天来临,我们看见草木那些柔条发芽长叶了,我们就有一种欣喜,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
对事物都以同情的心对它,更不用说同类的人类。好的诗人有锐敏的感受能力,有丰富的联想能力,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不只是草木,不只是现在的人事,所没看见过的、没经历过的人事都可以感动,这才真正是一个有博大的感情、襟抱的诗人。
(二)
我在台大教书时,有“诗选及习作”一门课,学生都要练习写诗。我引用《易经·乾卦·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说真诚是作文也是做人最起码的条件和基本的要求,于是一位学生交来了这样的诗作,他写道:“红叶枕边香。”我说我不大能接受。第一,红叶不香;第二,红叶长在外面,在山里,怎样会在枕边呢?但他说这是真实的,老师不是说要真诚吗?原来这红叶是他女朋友寄给他的,上边有香水的香味也说不定,他将红叶和信放在枕边,所以“红叶枕边香”。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作诗,第一是你要有真诚的感动,第二是你要将这种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这种感动,你才是成功的。诗歌具有生生不已的生命,你内心中有了感发的活动,这是一个生命的孕育、开始,把它写出来,使之成形,能使读者,甚至千百年后的读者都受到感动,这才完成了这种生生不已的生命。
南宋诗人陆游写过两首《菊枕》诗,是纪念他和他第一个妻子的感情的。陆游因母亲的逼迫和他的妻子离异了,但陆游一直不能忘记这段往事,所以老年的时候写了这两首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记采菊花作枕囊,曲屏深幌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他说,记得当年他的妻子亲自采了菊花,把菊花的花瓣缝入枕囊,如今在曲折的屏风和深重的帷幕间还保存有菊花的幽香,每一闻到这香气就可以使他回忆四十三年前的往事;可是现在在昏暗的灯光下,向谁去诉说这使人断肠的感情呢?这样,他写的菊枕的香就写得很好,就使人感动了。所以,诗不但要有一种感发的生命,而且要能传达出来,使读者也感受到你的感动,才算完成了诗的创作。
(三)
我说杜甫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是好诗,是因为他在这“深深”、“款款”两词中,表现了对蛱蝶、蜻蜓的一种真正欣赏和喜爱的感情。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是最喜欢用叠字的,“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它用的叠字是多美好的两个字,是所能找到的最恰当的两个字,不但把外物的“杨柳依依”写下来了,把鸟叫的“关关”之声写下来了,而且把内心看到这个形象,听到这个声音之后,那生动活泼的感受写下来了。杜甫写了“深深”、“款款”的叠字,他观察到了蛱蝶的穿花、蜻蜓的点水,它们的感情和姿态。他对于蛱蝶、蜻蜓为什么有这么亲切、喜爱的感情和这么仔细的观赏?这除了诗人的锐感之外,还在于他在“深深”、“款款”的赏爱中表现了对春光短暂的悲慨。多么美好的东西,那穿花的蛱蝶深深见,那点水的蜻蜓款款飞,但它们都会消逝,春光是短暂的,生命也是短暂的,所以杜甫接下来就说,“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有没有人替我传一句话给蛱蝶、蜻蜓,替我传话给外界的和风丽日,让那美好的春光陪伴我,让我们一起留恋、徘徊、欣赏,他说我知道春光是短暂的,是“暂时相赏”,正因为如此,就让我们珍惜这短暂的春天,希望那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不要那么快、那么匆促地离开我。“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是杜甫的感情。
但是对于杜甫这个伟大的诗人,不能从一句诗欣赏他,就是我把“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一直到“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都讲了,也不够欣赏杜甫。真正伟大的诗人,不只他的每首诗都传达的是他感发的生命,也不是只用笔墨文字来写诗的,他是用他整个生命、整个生活来写诗的。所以你真要了解“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两句诗的好处,不单要了解他对蛱蝶、蜻蜓的欣赏爱恋,不单是他所感受到的春光的短暂,而且还要体会到他对自己生命的短暂的无奈:以我这样的有生之年、这样的感情,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所以他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所哀悼的是否仅是人们常说的对人生无常的短暂的悲哀呢?不只如此,这其中还有对他那份“致君光奔上”的理想不知何时能够实现的一种深切的悲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内心有一种真的感动,这种感发的生命是人们常会有的,然而它却有深浅、厚薄、大小、正邪等种种不同,每一种感情都是不一样的。晏几道的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情景未尝不美丽,但将晏几道的词与杜甫的诗一比较,就会发现,晏几道的词确实非常清丽,非常美好,但他那感发的生命,却缺少像杜甫的诗那份深厚、博大的力量。
(摘自《说诗讲偏》里《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东西方关于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与理论》两文,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