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7年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自古以来,北斗星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将我国自主研发并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饱含着中华儿女的民族复兴之梦。
此次“一箭双星”的升空,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根据计划,2018年底我国还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预计2020年左右,将共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范围服务。
建成后的北斗三号是一个覆盖全球的系统工程,与前两代“北斗”相比,建设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系统性更强。作为全球覆盖的卫星系统,至少需要有20颗卫星同时提供稳定服务,这对北斗三号的质量要求更高,可靠性需更强,授时精度(与标准时间差)需达20纳秒;其定位精度也将大幅提升,达到2.5至5米,并将为付费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等级的服务。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不断 ① (完善 实施),北斗三号将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此外,北斗三号保留了北斗一号、二号的短报文功能,未来还将按照国际标准增加全球搜救、全球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等拓展服务。
【材料二】
2000年,我国先后发射了4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建成了世界首个有源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可提供区域导航定位。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的定位精度为20米,授时精度为100纳秒。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独创了位置报告和短报文服务,可以进行双向数字报文通信,也就是说,不仅用户可以发送短报文,“北斗”还可以将用户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在实际运用中将短信和导航结合起来。
2007年至2012年,我国陆续发射了14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定位精度为10米,测速精度由0.4米/秒提高到0.2米/秒,授时精度为50纳秒,短报文字数每次可达120个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三步走”发展战略
【材料三】
我们平时的通信非常方便,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手段很多,但其实都是高度依赖光纤和基站的,当这些基础设施遭到大面积损坏时,那些通信手段就全都派不上用场了。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当时的北斗一代系统发挥出了不受地面影响的优势,成为了救援部队和前线救援人员最得力的通信助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72小时黄金抢救时间”的有效利用, ② (彰显 表明)了北斗服务民生的技术优势。
远洋渔业是个充满危险的行业。北斗二代在投入运行后,渔民有了新的选择,那就是装北斗卫星船载终端,其双向短报文功能在渔船救险方面得到了完美应用,遇到险情后一键求救,终端会自动把附带着定位信息的求救短信通过卫星发给岸上的救援队,保证了第一时间的救援。
事实上,北斗卫星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并不遥远,它提供的服务无处不在。OFO小黄车与北斗导航共同推出北斗智能锁,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米级定位,更精准地报告“我在哪里”,即使在树荫下也不会出现“漂移”。
从抢险救灾到渔业播报,再到共享单车……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各类高精度位置服务产品以“北斗+互联网+其他行业”的新模式,广泛应用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