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童谣
蔡怡
①失智的父亲住进我家后,我回到当年照顾儿子的岁月。
②晚上9点他准时上床,我赶快躲进自己房间,享受片刻独处。11点半熄灯就寝。
③当我进入梦乡,父亲就推门迈入我房间,宣布:“天亮了,我要吃东西。”恍惚间,我以为儿子在呼唤。旧时,每逢周末,好梦方酣,儿子总在我耳边喊:“妈咪,我要吃早餐。”我开灯看表12点,是穿玻璃鞋的公主变回灰姑娘的时间。
④我隐藏内心的焦虑,亲热地挽起父亲手臂,带他走进厨房,冲大半杯热牛奶,先满足他的需求。牛奶没喝完,他想出门,但找不到我藏起来的皮鞋而作罢。我带他屋内夜游,掀起窗帘看窗外的漆黑,反复强调:“天好黑,不能出门。”再指着呼呼大睡的看护义工阿妮,说:“白天阿妮辛苦照顾你,现在不能吵醒她。”
⑤逛了一圈,没什么好玩,他甘心回房听我讲故事。我一手轻抚他的头,一手握住他的手,用低沉又缓慢的语调说:“从前,有个……”不久,父亲原本紧张的表情变柔和,呼吸变轻,手指头也放松了。等他发出均匀的鼾声,我蹑手蹑脚走出父亲房间,就如当年走出儿子房间。再看表,12点45分。还好,45分钟的耐心换回下半夜完整的睡眠。在安定父亲的过程中,我的焦虑也得以平抚。
⑥白天,父亲要做功课,除了简单算术,主要是歌曲、童谣的反复练习。歌曲来自父亲的教会诗歌,再辅以国语老歌,如他年轻时唱过的《青春舞曲》《小羊儿要回家》与《苏武牧羊》。
⑦我对父亲爱听歌的最早印象是第一届“国语歌曲比赛”时,父亲将耳朵凑近收音机,不但跟着哼唱比赛指定曲《晚霞》,且对参赛歌手一一评分记录。有好一段时间,每到黄昏,我心里就响起“夕阳一霎时间又向西,留下了晚霞多艳丽……”的浪漫旋律。教父亲唱歌时,阿妮会自动在一旁学。她音感好,又认真,很快就能承担带父亲饭后练唱的全部责任。至于童谣,都取材自一本老旧发黄的书《中国儿歌》,由朱介凡编著,林海音写序。三十年前我为在美国出生、牙牙学语的小儿学中文而买,三十年后,我为父亲的失智老化而唱。我特意挑选三十年前画过红圈圈的,重新打字,用粗黑字体打印在A4纸上,方便父亲阅读。
⑧人间多少事物代代相传,它顺着往下传,原来,也可颠倒往上传。儿子幼时学“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别有创意,在“姥姥不来,大猫来,吓得小老鼠叽哩咕噜滚下来”的结尾,增添“回家找妈妈擦药”的版本。“妈,我是小老鼠,摔倒了,要回家找你擦药喔。”撕开封存在记忆深底的甜蜜黏缠,内心一阵翻搅。我曾录下他三岁时用中、英、粤语说唱的民谣儿歌,但在数度搬家中竟遗失这卷珍贵录音带,是我人生一大遗憾。
⑨绕口令是儿歌的一种,当我看到“崔粗腿,粗腿崔,两人山前来比腿,是崔粗腿的腿粗,还是粗腿崔的腿粗”时,我仿佛看到我和哥哥依偎在年轻母亲身旁的画面,彼时,她留着长发,美丽又智慧,没有躁郁。父亲虽然失智,剛开始仍能把“端汤上塔,塔滑汤洒,汤烫塔”说得字正腔圆,令我好生惊讶,但随着他的脑力退化,渐渐他只能应付“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这样的打油诗了。
⑩我和父亲说唱时的声调都非常高亢,且一起敲打桌面,增添喧闹节奏。父亲满脸天真,满心欢乐,他看不见我眼眶中的热泪,不懂我怀念天上母亲、远方儿子与过往童年之心。
⑪这些都太复杂了,父亲不会懂。只有我在“大头大头”声中,听到悠悠天地的寂寂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