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以有偿分享给需求者,并从中获得报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普及。开放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共享经济平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技术条件。二是人口红利。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大发展也源自人口基数带来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三是大量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量的传统行业劳动力进入共享经济领域,个人的技能或服务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更快速的流动。四是大量闲置资源可供优化。以汽车为例,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平均一辆车只有4%的时间在行驶,而在96%的时间中被闲置,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可供优化的资源。

(摘编自《国家地理》周刊编辑部《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材料二:共享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利用过剩产能、闲置资产、闲置时间、闲置技术,是去产能去库存的有力方式,不仅提升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而且拓展创新了分工合作的方式和模式。共享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个人带来发展的契机和动力,而且对企业、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共享开放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共享带来的合作与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

(摘编自陈健、龚晓莺《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材料三:相对于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似乎还是慢了一拍,大体量的共享经济企业还不多,涉足的领域也较国外为少。究其原因,一是国内的共享经济起步本身较晚,在共享出行以外的其他很多领域都还在学习和培养用户习惯的阶段。二是因为人际信任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的共享经济商业行为都会与不曾相识的人打交道,但在中国对陌生人的信任度相对还比较低,此外也缺乏可靠的个人信用体系可供参考。三是文化差异与社会环境的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人们善于也鼓励社交,人们对于在陌生人家里借住、将车借给陌生人出行等事情上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比中国人要小很多,因此在某些领域就会存在西方成功的商业模式无法移植的问题。

(摘编自财新网《共享经济将会在中国如何发展》)

材料四:共享单车矩阵分析图

类别

分析层面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

技术环境

内部

因素

优势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

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较低的实施和运营成本

共享单车是短途出行的绿色代步工具;减少交通挤塞;减少燃料的使用;增加健康效益

移动支付技术成熟;单车快速认证、无桩优势比较明显

劣势

政策尚未落实,未真正发挥作用

早期发展阶段缺乏赢利模式,企业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基础设施不健全;城市容纳度有限,有些城市共享单车产能恐将出现过剩情况

GPS 定位不准确; 有些单车采用轴承传动、车身沉重,骑行十分费力,用户体验不佳;

外部

因素

机遇

国家大力倡导政府与私人组织合作建设城市基础项目,配套政策陆续发布

我国互联网共享经济行业飞速发展

城市交通拥堵;低碳、绿色出行兴起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手机用户普及

威胁

政府推行的公共自行车对其形成竞争

多家共享单车公司相互之间存在资本的激烈竞争

乱停乱放、被损毁、被盗窃、变成私人独享的交通工具;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薄弱

保障实名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成为难题

(资料来源于李琨浩《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共享单车发展对策研究》)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