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虽然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在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严重偏低,其中,居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更低,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居民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也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的下降。很多居民对于健康的理解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而是通过微信朋友圈文章等不科学的来源。因此,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需要提高。既要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素养,也要提高食品监管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养。比如食品龙头企业要开展各类工厂旅游、食品安全公益大赛、媒体开放日、消费者开放日等活动,打开工厂大门,主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但是企业做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提升食品安全教育水平,需把食品安全知识写入学校课本,推动食品安全教育立法工作。
(摘编自《范现国谈食品安全教育:建议立法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有删改)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大数据观察》,有删改)
材料三:
《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椐研究报告》显示,只有约7.4%的民众日常生活中经常主动关注食品安全信息,超过半数的人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才会关注,34.8%的民众偶尔或极少关注食品安全,有6.5%的民众表示从不关注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去年年底,媒体大量报道“拼接牛排”“胶水牛排”,特别是有媒体以试验称,此类牛排足以“以假乱真”,更是激起了网民的恐慌和愤怒情绪。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指出重组牛排“属于调理肉制品,是指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过搅制或后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成形,食用时需要二次加热的非即食类的肉制品。卡拉胶是重组牛排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这只不过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完全不同于建筑用胶或塑料用胶,公众没有必要谈胶色变”。
(摘编自刘志勇《食品安令认知仍需专业引领》,有删改)
材料四:
近年来,尽管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综合治理,食品安全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食品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没有完全理顺。目前食品行业以分段监管为主,权责不清,导致政出多门、标准不一、政策“打架”。二是基层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薄弱,部分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落后,难以为食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监控手段。三是食品源头污染较为严重,农产品生产中存在不合理使用化肥、违禁使用高残留农药、非法使用生长激素等现象。四是法规政策配套系统性不足,导致部分食品违法案件存在移送难、处理难、打击难等问题,五是食品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弦,有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追求利润,违背法律和道德,滥用食品添加刑等有害物质,同时,消费者个体对于食品安全缺乏足够了解,自我保护依法维权意识不强,消费时往往选择价格低廉的食品,也使不安全食品具备了生存空间。
(摘编自张天任《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