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珠海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题

作者UID:13090856
日期: 2024-05-31
期中考试
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很多人对“国家版本馆”的概念较为陌生,请问什么是“版本”?

刘成勇:“版本”在传统意义上一般指古籍的刻本、印本、写本等。中国国家版本馆中的“版本”是广义的,除现代出版物外,还包括中华古籍、革命文献、民国文献、宗教文献、雕版拓片、手稿档案、方志家谱等各类中华文明典籍资料。

记者:____甲

刘成勇:版本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根脉,是记录历史、见证文明的“金种子”。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站在文化安全和文化复兴战略高度上谋划建设的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国家版本馆立足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主要承担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普查征集、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宣传使用职责,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担负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重要使命。

记者:历朝历代孜孜追求“收天下典籍、彰千古文盛”这一目标,但实现者罕。您认为,____乙

刘成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一直有盛世修文、盛世兴藏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版本馆时指出:“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

记者:国家版本馆将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刘成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版本馆时强调,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突出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收藏为主业,加强历史典籍版本的收集,多渠道征集收藏优秀版本。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理念,打造专藏精藏特藏体系,把中华文化瑰宝保存好。组织专业力量深化研究,推进版本文化研究成果多媒体、多渠道传播,让版本活起来。

强化价值引领,充分发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的宣传教育功能。以版本的独特视角,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讴歌民族精神。配合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围绕新时代新成就,策划举办版本文化讲坛等宣传推广活动,以版本方式描绘新时代中国发展图景,培育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风貌。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充分挖掘中华版本特色,贴近海外受众需求,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桥梁,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华文明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为世界读懂中国打开又一扇文化之窗。

(摘编自张东岳、孙灿《读懂版本里的中国》,《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年06月04日)

材料二:

“版本”,到底是什么?传统的版本,是指同一书籍的不同印本,印书之版是谓“版”,印成书籍即是“本”。在杭州国家版本馆落成之际,“版本”二字,将刷新我们的认知。新时代的“版本”概念,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版本即文脉。良渚的一种刻划符号,越王的某把宝剑,《论语》的某个刻本,《兰亭序》的一种摹本,近代杭州的某种期刊,一个个文化符号、历史物件的每一次生成、每一次演变,都诞生了一个个具体的版本形态。版本是一个系统,有其整体性和发展性。比如《浙江画报》,一期还不足以称为版本,自创刊以来的数十期《浙江画报》就是版本。因此,新时代“版本”概念,体系化是一个重要指标。版本的意义在于形成了某种纹饰、某个物件、某件作品发展演变的脉络,就好像一条绵延不断的文化河流。

版本即时代。历史版本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是记录历史的“活影像”,也是记录某个时代、某个历史片段的重要载体。浙江图书馆馆藏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161年前,杭州文澜阁毁于战火,《四库全书》损毁过半。之后的百年间,历经浙江有识之士接力棒式的护藏、补钞,终得复全,这是中国版本史上的奇迹。文澜阁《四库全书》中凝聚的版本价值、时代风雨、文化意义,以及赓续文脉的爱国精神,令人无限感慨。每一种历史版本背后,都凝结着先辈的无穷智慧,承载着特定时代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记忆。但是,并非所有历史上的物件都是版本,成为版本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历史传承价值,二是文化传承价值。

版本即生活。版本也是记录社会生活变迁的丰富载体,生活中的一切物件,都可能成为版本。历史上的版本都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像一页南宋临安陈宅经籍铺的宋版书,一款元代龙泉窑的青瓷梅瓶,抑或一份清末西子湖畔的老照片、一张老电影海报、一套老邮票……每个人都是曾经版本的生产者,文化的观念、生活的态度、人生的理想均融于版本之中。大家还记得全国粮票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衣食住行都要凭票。粮票、布票等各类票证是特殊的时代记忆,也是重要的版本类型。看来,版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当然,发挥好版本的价值,不是藏起来,而是拿出来,让版本的历史文化价值“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版本的生产者、版本的收藏者、版本的捐赠者。新时代,版本就是文化的印记、时代的印记、生活的印记。讲好版本故事,就是讲好文化的故事、时代的故事、人民的故事。

(摘编自之江轩《版本馆的“版本”,到底是什么?》,浙江宣传,2022年07月29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熟藕

汪曾祺

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这家店卖种酒,叫佛手曲。一个很大的方玻璃缸,里面用几个佛手泡了白酒,颜色微黄,似乎从玻璃缸外就能闻到酒香。酱园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有两个烧饼的钱就可以买一小堆,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直接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其实没有什么贵重的果子,不过就是甘蔗(去皮,切段)、荸荠(削去皮,用竹签串成串,泡在清水里),再就是百合、山药。

周麻子的水果摊隔壁是杨家香店。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户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这家卖的东西真杂。红蜡烛。一个师傅把烛芯在一口锅里一支一支“蘸”出来,一排一排在房椽子上风干。蜡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纸钱。一个师傅用木槌凿子在一沓染黄了的“毛长纸”上凿出一溜溜的铜钱窟窿,是烧给死人的。明矾。这地方吃河水,河水浑,要用矾澄清了;炸油条也短不了用矾。碱块。这地方洗大件的衣被都用碱,小件的才用肥皂。浆衣服用的浆面——芡实磨粉晒干。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别的事。他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他伸一个懒腰,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扁窄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刘小红的父亲一天就是比这些道道,一面口中报出尺数:“一尺、二尺、三尺……”绒线店还带卖梳头油、刨花(抿头发用)、雪花膏。还有一种极细的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刘小红每学期装饰教室扎纸花,都从家里带了一箍花丝去。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刘小红从小爱吃零食,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的是一个土地祠。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谁想吃熟藕,都得来跟王老买。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他的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她吃不下东西。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摇头不吃。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长了,小红妈非常心疼。一天,她忽然叫:“妈!我饿了,想吃东西。”

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子面?”

小红摇头。

“冲一碗焦屑?”

小红摇头。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

小红摇头。

“那你想吃什么?”

“熟藕。”

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

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

小红吃了熟藕,躺下来,睡着了。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小孩子复原得快,休息了一个星期,就蹦蹦跳跳去上学了,手里还是捧了一节熟藕。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

小红红着脸说:“有了。”

“一定会是个白胖小子!”

“托您的福。”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人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推开门发现,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炷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还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

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从上羽猎,游观侈靡,穷妙极丽,以为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故聊因《校猎赋》以风。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

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

雄见诸子各以其如舛驰,大氐诋譬圣人。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皂,象《论语》,号曰《法言》。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

时,大司空王邑谓桓谭曰:"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传于后世乎?"谭曰:"必传,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白《汉书·列传•卷八十七上下·扬雄》,有删改)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兮,集芙蓉以为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选自屈原《离骚》)

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呵,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虫儿们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节选自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