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作者UID:17299681
日期: 2024-05-17
期末考试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二年级的假期作业有一项“漫行广州”的研学任务,非凡同学所在的研学小组因此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城市漫步”(Citywalk)的资料。

材料一:

近年来,Citywalk在中国年轻人群体中悄然兴起,并成为一股新的潮流。Citywalk 这个词来源于英语,它是由“city”(城市)和“walk”(步行)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的合成词。它指的是:参与者行走在独特的城市路线上,用双脚探索,深入城市的肌理,贴近城市的呼吸,感受城市的气质。这一潮流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常见,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Citywalk。通过参与Citywalk,你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格,与城市产生深度联结,感受热气腾腾的烟火人生。

作为悄然兴起的旅游形式,Citywalk可谓是颇具“人气”。2023年4月,DT财经和DT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旅游调研报告》显示,在几种新型旅游方式中,人们想尝试Citywalk的意愿最为强烈,占比高达82%。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并愿意尝试Citywalk,“主要是因为其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要。”10月上旬,财经评论员郭宇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itywalk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快节奏’旅游,其更强调旅游的品质与深度,而非景点的数量与广度。放慢节奏,形成自己对于城市文化的个性化思考,是Citywalk的核心意义所在。”用“行走”的方式,走街串巷,深入城市的隐秘角落,往往能让人们倾听到打卡攻略上找不到的故事,知晓城市文化,丰富旅行体验,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我们为什么要行走》一书中,神经科学家沙恩·奥马拉表明,行走是体验心流的首要方式,它能够促进意识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产生创造性认知,能让我们体验到特别愉悦的无意识。人类本是自然界最熟练、内行、有造诣的行者,却因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不再行走”。大都市的扩张、交通工具的普及、工业化带来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现代人很难享受行走的乐趣。而也恰是在此时,Citywalk的流行再次提醒我们要重新开始行走,让灵魂与肉身同步,在漫步中重新获得力量。

(改编自网络)

材料二:

广州城的Citywalk,清代就开始了。

石室圣心大教堂、大佛寺、沙面、白云山……这些热门旅游景点每逢假期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今天的游客为出游“做功课”时搜索的各种资料相似,19世纪也有这样一本“旅游攻略”。

这本“旅游攻略”便是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宝藏旅游书”——《清代广州旅本》,作者是一位曾在广州生活了40多年的美国医生嘉约翰。《清代广州旅本》是一份专为西方人编写的广州观光指南,其中详尽细致地介绍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著名景点与娱乐项目,包括商行店铺、街市道路、贡院学宫、寺院庙宇,以及山水园林等。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交通、住宿、邮政、货币兑换等实用信息,甚至还定制了一日游、多日游的旅游线路,所记掌故饶有趣味。当时来广州的外国人,可以入住沙面的维多利亚酒店,在拥有“开放式厨房”的桃李园饭庄品尝广式美食,前往新豆栏街、玉子巷与新胜街的店铺采购瓷器、牙雕和绸缎等商品。充满西式风情的沙面,热闹繁华的西关,能工巧匠云集的新城,古迹遍布的老城、北关,新旧杂融的南关,相对偏僻的东关、河南和花地,远在市郊的黄埔、白云山等地各具特色。

旧时的广州记忆被定格在这本百余页的著作里,跟随嘉约翰的脚步,我们得以看见19世纪的广州市井生活,看见当时西方人眼里的广州。读者也可以参照本书,探访广州及周边地区尚存的地标建筑和著名景点。

(选自《南方都市报》,有删改)

材料三:

广州大多数Citywalk线路围绕城市老城区游览,整体节奏轻松,偏向怀旧及文化体验。

近几个月来,“永庆坊”搜索量同比增长近150%,“思宁路”等街道增长超50%,“东山口”“沙面”“沙湾古镇”等相关笔记攻略成为人气内容,其中“上下九”攻略笔记数同比增长120%。同时,随着Citywalk队伍的不断壮大,不少城市漫游爱好者加入广州街坊的行列,开始在粤剧等本土民间艺术中体会岭南风情。根据大众点评数据,自今年3月以来,“荔湾湖公园”相关攻略数同比增长近50%,搜索量增长近150%,到公园内的荔枝湾大戏台听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从长寿路地铁站出来,沿着多宝路、宝源路信步,坐在百年榕树下,看西关大屋与广式骑楼连成的一条条老街,实在惬意”;“以荔枝湾公园为散步起点,一览广州人日常的生活光景,看老广们逛公园、听粤曲、饮咖啡、食肠粉……”;在美团及大众点评,类似这样的攻略提示比比皆是。上下九-文化公园-沙面一永庆坊-荔枝湾-荔湾湖-泮塘五约一线成为城市漫游者钟爱的打卡点。

在小红书上,本地博主阿欣更是以手绘的方式为同好画出了广州Citywalk的路线图。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味蕾游”作为“广州漫步”的主题之一,也连带将路线充满烟火气的美食小店带火。在阿欣的沙湾古镇路线图上,就很贴心地为我们标记了奶牛皇后、针姨的店铺,相关数据显示,这些店铺的餐饮订单量近几年均迎来显著增长。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漫记导师冯骥才

段茵

①毕业后留在导师冯骥才先生身边做事,在我,感觉真正的学业才刚刚开始。在先生身边,看着他待人接物,听着他有关文学、文化的夫子自道,跟着他的思维理路做事,解读他的艺术人生,静观他的思想明灭……那真是人生的学业,茫茫没有止境的。

②说起先生,可说的很多,不必再说的似乎更多。他是知名的作家、画家、文化学者、教授、博导、国务院参事……有这么一大堆文化身份围着,自然是时间的穷人啦。一天天被协会、媒体、生生熟熟的各界来访者追着、问着、拉着、绑着,不停地考察、开会、论证、演讲、采访,生命的马驹都给时间的栅栏困住了,可他居然在时间的碎片上也开出写作的花来,比如新近获了鲁迅文学奖的《俗世奇人》,比如《西欧思想游记》《俄罗斯双城记》《意大利读画记》,都是这样的奇花嘛,这便不得不令人真诚感佩了。我们理解他的忙,理解他常常系错扣子或是穿了下摆破了洞的衬衣,尽量避免打扰他,他居然不领情,常常倒打一耙——你得成长啊,要自信啊;对着电脑能做什么学问,那都是死的;得下去跑啊,民间文化要跟大地接地气啊……

③他常常朴实地把学生们比作他的树。或许他不介意我们是花树果树还是藤树,能长成乔木灌木或是檀木,但他绝对介意我们在他的园圃里天天伸膊饮日喝风。想想他说的话吧,“我七十五岁了,我还有理想”,我们不去追求“理想”还想怎样啊!但是我们这一代人普遍眼高手低,“理想”就像树尖上摘不到的桃子,这又是先生极其看不过的。

④先生是经历过基层的人,练就一身硬邦邦的生活本领,什么泥瓦活儿、木工活儿,生活中的煤、水、电、修车、套炉子,样样都通,当年在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借调写作时赶上社里盖楼,他还抬沙拌灰给帮过忙。于是,他便用心良苦地以他的方式医我们的眼高手低病,希望我们能承担起自己的生命重量。我记得有一次自己身体不大舒服,偏偏先生要交给我一堆书和资料。他可以让别人转交的,省事省力,可他不这样。他费了很大的劲儿从自家楼上找出一只“风尘仆仆”的拉杆箱,把资料打包装箱,亲手交给我拉着,并且拒绝在场的人伸手帮忙。我想,这样用心的导师,当今社会怕是真的不多了吧。

⑤下午,走进先生的大画室。那儿的光线总是压得低低的。老式唱片机有时缓缓淌出一段肖邦、柴可夫斯基或是约翰·施特劳斯。四壁自然都是书、画、老箱柜和来自民间的各类生动造型——佛头、菩萨、罗汉、天王、民窑青花、布老虎……几捧绿萝静静吮吸着透过窗幕的天光。迎面是一张拥挤不堪的大画案,上面总是堆满了大部头的杂书和民间的物件儿,土陶瓶里插有几只上了锈般的铁青色老莲蓬,笔架上笔筒里胡乱挂着、塞着各式毛笔,青花笔洗和大大小小的碟碟罐罐散落一旁。唯一的空白处露出小半幅旧毡子,地界儿也就只能写写书法或是作小幅的画。

⑥每每得了一点空闲,先生就退回到画室角落里的一张藤椅上,就着矮矮的木桌喝一杯牛奶吃一角面包。身后的荆条纸篓个头大得足像个柴筐。这时,我们是真的很少打扰他了。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写作(共50分)
附加题(共8分)
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纪实作品,一要从事实中汲取营养,二要向作者“取经”,三要善于进行联系、比较、

分析。文佳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整理了以下材料,请帮他补充完整。

片段

问题

①革命党人所发现的清廷文件中,有几份请求召开国会的请愿书。原稿是由现在的苏维埃政府教育人民委员 A 用血书写的。当时他切断指尖,表示诚意和决心。他的请愿书是这样开头的:“为吁请召开国会,予(为本省赴京代表)断指以送。”

问题文中的A是谁?

②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

这个片段是如何体现作品纪实性特点的?

③【甲】政府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

【乙】第二天一早,街上停止一切交通,城门口的所有道路都遍布宪兵和军队的岗哨。沿路农民都被赶出了家。原来是蒋介石总司令突然光临西安府。

读了这两段材料后,你认为产生这样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