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3年初中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一)试题

作者UID:16510593
日期: 2024-05-02
中考模拟
积累与运用(共16分)
默写(1小题,8分)
阅读与鉴赏(共 16 分)
现代文阅读(8 小题,30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题。

2022年11月7日,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布“以竹代塑”倡议,概念随之走热。作为绿色生活的倡导者小林,对“以竹代塑”很感兴趣,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评估报告,在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2亿吨塑料制品中,约有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塑料垃圾不仅对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减少塑料污染,迫在眉睫。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明确有相关禁限塑政策,并积极寻找和推广塑料替代品。竹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竹类植物生长速度快,资源丰富,是低碳、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优质材料。有数据表明,竹林的固碳能力远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我国竹林每年可实现减碳1.97亿吨、固碳1.05亿吨,减碳固碳总量达到3.02亿吨。随着科技的发展,竹材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可广泛替代塑料制品。“以竹代塑”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减碳固碳、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作用,还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竹代塑”是未来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

(整理自田新元《“以竹代塑”将引领新时代绿色革命》)

材料二

考古资料证实,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用竹编织器物,春秋战国时期竹编艺术已达到了很高的境地,尤以楚国最为发达,品种极为丰富,以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于世。商周时期就已形成了雕刻工艺,汉代有竹雕刻艺术品存世,六朝时期文献中有竹雕刻艺术品的记载。唐代以后,竹刻名家辈出。竹还是工艺美术中表现题材,寄寓着福、禄、寿、喜、财、发、顺、吉等吉祥内容的图案,数千年来一直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被广泛应用于雕刻、织绣、印染、陶瓷、编织、剪纸等各种工艺品的创作中。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整理自百度百科《竹文化》)

材料三

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代塑”竹制品,减少塑料污染。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全国竹林面积达701万公顷。

在湖南桃江县,“以竹代塑”产品远不仅仅运用在物流托盘,而且在日用品领域,竹制餐具等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在建筑领域,含竹量达 80%的竹塑型材成为新型装饰材料,竹缠绕复合管被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住宅等建设工程;在教育文化领域,“桃花江竹玩”工作室应时而生,开发出五大类竹制材料玩具,并在多家幼儿园推广应用。

2012年,江西铜鼓江桥竹木业有限公司靠着全竹键盘打开海外市场,当年实现出口约合人民币1亿元。全竹键盘试验成功后,工程师肖强又带领团队继续攻关,设计出竹鼠标、竹制计算器、竹音箱等10大系列 80多个品种的竹产品,畅销美国、韩国、土耳其、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整理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0 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1万亿元。为了加快竹产业的发展,政府提出:要全面深度开发竹资源多种功能,打造竹产业全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有机衔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

(资料来源中国竹产业协会、智研咨询整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题。

春天的婆婆纳

宋梅花

婆婆纳开在三月,紫蓝色的小花儿,像田埂上的星星。

每年婆婆纳开时,南门口的人都能闻到铜婆煮的果茶香。听说,煮果茶,是铜婆的家传秘方。

铜婆无儿无女,很勤快,每天清晨提着一对水葫芦去河对岸打水。铜婆顺着岩板儿路,一直走到码头。船工们说,这整个庸城,起得最早的怕是铜婆。

河对岸草滩上有股水,从草根下沁出来,随便喝一口都是甜的。久而久之,那股水沁出来一个坑,常年不竭,河对岸那些菜农们常排队舀了背回去喝。河这边去背水的也多,坐渡船过河。铜婆每天早上跑几趟。南门口买果茶的人,都会盯着铜婆那把錾花大铜壶。大铜壶放在两个铁轮的火炉上。铜壶和铜婆有些不相称,铜婆瘦,铜壶圆,铜壶身上錾了许多花花叶叶,壶盖和壶口分别雕有龙头和龙尾,壶把上还用铜环儿连着一把两根筷子长的小铜棍。喝茶的人说,这果茶果然名不虚传,香,上面还漂着油花花儿。有人猜测,那把大铜壶里肯定有秘密,不然,果茶咋会那么香?铜婆知晓这些话后,丝瓜络样的脸上不见任何表情。

有一天,南门口闻不到果茶香,冒热气的大铜壶也没见着,一打听,原来铜婆背水在河边鹅卵石滩崴了脚,出不来。足足两个月不见出摊儿,这让喝惯了她煮的果茶的人怪不自在。那把大壶,那一摞整整齐齐有缺口的茶碗,总让人念想,天天都有人打听。这时,铜婆却放出话来,要卖大铜壶,不再煮茶卖水。铜婆可能对那把铜壶有感情吧,即使卖,也给铜壶定了个天价,让人听了有些发愣。不出几天,庸城都晓得铜婆要卖壶。

半个月过去,铜婆的壶还没卖掉,价格实在是高了,街坊们说着说着都摇头。又过了一个月,铜婆又放出话来,谁愿意买铜壶,传授他煮果茶的秘诀。大伙一听又纷纷摇头:“果茶生意是绝活儿,是个做得的活儿,但一碗果茶才卖多少钱呢?那铜壶倒像是金壶呢,得赔上大半个家当,不成,不成。”

铜婆的壶,实在太贵了,庸城人议论纷纷,没人敢买铜壶,只能在心里惦记冒着油花花儿的果茶。

有天,天刚蒙蒙亮,南门口有人起得早,经过铜婆住的巷子时猛然看到那把铜壶放在巷口便跑进去喊:“铜婆,铜婆,壶不卖了吗?又开始煮果茶?”

铜婆听,忙开门出来,两只小脚跑得飞快。很多天没见,铜婆更瘦了。铜婆跑出巷口,一把抱住那壶,如获至宝:“哎呀我的壶啊!你是跑到哪儿去了呀……”

原来,铜婆的茶壶被偷走了,崴脚是假。那天她从河边背水回来,壶便不见了,门板上的铁扣绊,被敲掉了。

庸城人笑说,人老成精,那强盗偷走了壶,却无法卖,铜婆替他喊价了,只好乖乖送回来。

庸城人又能喝着铜婆煮的果茶了,但果茶似乎少了香味,和老木叶茶没区别,大伙喝着,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更奇怪的是,铜婆请南门口苏先生帮写了个招徒启事,铜婆要传茶艺。铜婆收徒只有一个条件:力大能搬壶,会搅茶便可。原来,煮果茶是要搅得好。庸城人说怪不得好喝。

一个月后,河对面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黑黑的后生走到铜婆摊前,一来便叩头,要拜师,铜婆不应就不起来。铜婆一问,是个诚心来学茶的,便收下了。

铜婆不用去背水了,那后生是河对面的人,熟门熟路,背水便是他的活儿了。

后生是个孝子,每天帮铜婆做事,要求不高,只每天要两碗果茶带回家给家里老母亲喝。铜婆点头应允。但生意却似乎没以前好,果茶不香了。

庸城人说,果茶不香,铜婆为何要收徒,传不出真艺收徒弟做甚。庸城人说着说着,铜婆便病了,这回是真病。一日,她把后生喊到床前:“我煮果茶这人间陋活儿,真要学之人寥寥无几,你来学,说明有缘。这果茶如今少了一味,是不能香的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可增这茶的味道,就是铜壶上的那根环棍儿。可惜,当时那茶壶回来之日,便没见了那根铜环棍儿。搅茶是个巧活儿,没了这茶棍,茶艺学来何益!你还是回家好好侍候老母亲吧。”

后生一听,转身出巷口坐船,跑回家。几天后,气喘吁吁又跑回铜婆面前,手里多了样东西。铜婆一见,眼一亮,平静地说:“果茶又要香了。这不是普通的铜棍儿,是我爷爷的爷爷当年在几百来种香料里熬制出来的料棍儿,缺了它,果茶就不叫果茶了。你那时知错退壶,却掉了这根环棍儿。”后生一听,羞愧难当,长跪不起。

铜婆又说:“这茶壶沉,不是一般人搬得动的。你一来,我便知道是你搬走了铜壶。因为铜壶上那个环棍儿,要取下来才能扣住手搬起铜壶……”第二日,果茶的香气弥漫了半条南门街,听说,铜婆收的那个徒儿待她如亲娘,庸城人说,是果茶的香气,给铜婆送来了一个儿子养老。

(选自《金山》2022 年第 7 期)

写作题(1小题,50分)
附加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