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胜利单元测试

日期: 2025-04-20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下列图片共同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    )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
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关键是(    )

A、 国民党内亲日派企图置蒋于死地
B、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C、 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D、 中共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努力
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 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C、 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 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能够再次合作,共赴国难的原因是(    )
A、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 中美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国共两党的矛盾消除了
D、 中日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信息是(   )

A、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B、 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C、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你认为以下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    )

A、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 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D、 日本的官方言论
全国人大决定将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与之相关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
A、 旅顺大屠杀
B、 卢沟桥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济南惨案

我们可以从下图《西北文化日报》的报道中得到的信息是(    )

A、 中共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C、 七七事变的爆发
D、 重庆谈判的成功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 东北沦陷
B、 平津沦陷
C、 局部性的抗战开始
D、 全国性的抗战开始
下图中的命令是针对哪一事件所下达的(    )

A、 四一二政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你觉得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有关的是(    )

A、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B、 1937年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 1942年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C、 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义勇军进行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   )

A、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C、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D、 20世纪30年代日本扩大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材料分析题

1931-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战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二九年十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突然到来,迅速席卷全球,根本改变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造成全球性经济大混乱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沉重的,为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一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南京发表的《告公民书》称:“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蒋介石日记》

材料三:七月七日晚,驻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借口一士兵失踪,攻击宛平城,駐守当地的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吉星文团奋起抵抗,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在七月八日采取了以下行动: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电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参谋总长程潜,准备增援华北;下令孙连仲、庞炳勋率部北援。

——摘编自《卢沟桥事变史料》下册

材料四: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第五战区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充满爱国热情地英勇作战的结果,还有一个原因是得到鲁南爱国民众的有力支持,他们一村一村组织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