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2017届吉林省长春市一模历史试卷

日期: 2025-04-15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 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C、 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
D、 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

A、 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 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C、 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D、 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

A、 中央提出了 “双百”方针
B、 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宪法
C、 社会主义建设急需法律保障
D、 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下列宣传画、宣传标语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 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
C、 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
D、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

A、 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西欧传统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西欧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

A、 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 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 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苏共中央九月全会(1953年)和七月全会(1955年)决议的核心是力求改变经济发展的先后次序,使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刺激因素起作用。这表明苏联(   )

A、 决定废除实物配给制
B、 决定纠正斯大林体制弊端
C、 生产动力不足已显现
D、 暂时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这说明了(    )

A、 世界经济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
B、 欧美国家企图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
C、 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D、 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商埠,并允许英国在广州派驻领事。1861年,英、法在广州沙面设租界,以后陆续兴建电力厂、自来水厂、水塔、教堂、邮政局、电报局、医院、消防班、清洁队等公共事业机构,还有公共娱乐设施如沿江公园(英法各一个)、网球场、影剧院等。1862年,华侨黎先生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经营进出口业务,是近代华侨投资之始。1879年,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

——据《广州历史大事记》整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材料二  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元。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05年,清政府开始全面进行货币改革,目的是统一银币。但由于本位币不定,引起了“两”“元”之争。焦点是用“两”还是用“元”,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代表的“一两”银币派认为各国应有自己的币制体系,中国不能亵渎国体而丧失主权……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自此,两元之争落下帷幕。……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

——摘编自刘士刚《晚清的货币政策》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