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库

201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地理试卷

日期: 2025-04-15 中考真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  )

A、 麦哲伦环球航行
B、 人造卫星上天
C、 郑和下西洋
D、 人类登上月球

了解和正确选择、使用地图,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有关下列四幅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乘车路线
B、 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
C、 小明来到北京后,购买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
D、 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B、 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C、 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上来的
D、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原因是(  )

A、 这里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B、 地处河流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C、 地处沿海平原,便于欣赏海上风光
D、 中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稀少
与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同一人种的是(  )

A、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
B、 欧洲人
C、 阿拉伯人
D、 印第安人
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是(  )

A、 红十字会
B、 世界贸易组织
C、 联合国
D、 国际奥委会
下列关于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极地区全部是陆地,北极地区全部是海洋
B、 极地地区资源丰富,是人类未来的资源宝库之一
C、 极地地区环境恶劣,毫无科考价值,人们的到来纯粹为了自然探险
D、 目前,极地地区不存在环境问题
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日本是太平洋东部的群岛国家
B、 日本 境内多平原,平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C、 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充足,农业生产水平很高
D、 日本的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贫乏,绝大部分信赖进口
粤菜、鲁菜、湘菜都是我国著名的菜系,其正宗来源地分别是(  )

A、 广东省、山东省、湖南省
B、 四川省、广东省、山东省
C、 广东省、河北省、湖南省
D、 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

有关下列山脉两侧地理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山脉两侧有我国最大的高原和最大的平原
B、 ②山脉南北两侧植被有明显差异
C、 ③山脉北段是山东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
D、 ④山脉南侧为半干旱区,北侧为半湿润区
下列诗句中,描写气候的是(  )

A、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夏季普遍高温
D、 雨热同期
我国最大的盐场和和渔场分别是(  )

A、 长芦盐场、渤海渔场
B、 长芦盐场、舟山渔场
C、 布袋盐场、舟山渔场
D、 莺歌海盐场、渤海渔场
我国每年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实行休渔制度,其目的不是为了(  )

A、 发展生态旅游
B、 提高鱼类的量
C、 保护海洋生态
D、 发展海洋事业
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利用夏季高温的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B、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湖发展淡水养殖
C、 利用海南岛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面积种植棉花
D、 利用大兴安岭丰富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橡胶生产
下列关于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田主要分布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灌溉的地势平坦的地区
B、 植被由东向西呈现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过渡的趋势
C、 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带广种水稻、小麦、棉花、瓜果
D、 西北地区依靠冰雪融水,畜牧业和林业发达

读图,关于台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B、 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
C、 山地、平原各占一半
D、 东临太平洋,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下列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B、 香港的教育比较发达,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C、 澳门市与深圳相连,博彩业发达,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D、 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

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①②③④和速度的关系,说出图中数字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

A、 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B、 ①公路、②空运、③铁路、④水运
C、 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D、 ①公路、②空运、③水运、④铁路

图中路灯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环境污染
B、 防止被盗,维护社会治安
C、 绿化植被,美化环境
D、 拓展城市旅游资源

非选择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