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日期: 2025-04-03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百代都行秦制”体现了秦朝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关于秦的建设,说法错误的是(   )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开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 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C、 书同文对中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D、 车同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学们在探究“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这一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春秋晚期出现了铁器和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B、 北宋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C、 唐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完成
D、 明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我国古代的文学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多样的风采及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唐朝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享有“诗圣”的美誉
B、 宋代词人苏轼继承了辛弃疾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文学上的地位
C、 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 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明清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100年前五月的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1938年6月,日军拉开进攻武汉的序幕。危急关头,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社论《保卫大武汉》,强调保卫大武汉对整个抗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该战役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 它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C、 它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 它发生在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之际,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国历经曲折,突破黑暗,最终迎来中华民族的新生,关于这个时期的不同阶段特征的对应不准确的是(   )
A、 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B、 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 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D、 1946﹣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 “一带一路”倡议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权利法案》——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 《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 《人权宣言》——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以“智能革命”作为典型特点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呼啸而来,人类历史上经历的前三次科技革命充分诠释了科技使人类进步的真谛,以下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典型特点是科学研究同生产紧密结合
C、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D、 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级’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于建立单极格局
B、 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 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政策

材料解析(4小题,共40分)

经济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土地被开垦并成为‘私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国家交税,甚至有人化‘公田’为‘私田’,国家的财税收入不足。

——《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国际贸易,出口以丝帛瓷器为主……当时中国的作坊工业相当发达,铁器、铜器、漆器、甚至印刷品,交易广泛。……金属货币不够用,必须从日本进口铜斤,从大理进口白银。最后,竟发展了“交子”。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

材料三: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以天朝大国乃世界只中心自居,视外国为蛮夷居高临下地处处加以提防。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根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马克思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封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初)

材料五: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制造知识处于低端地位,在核心技术、品牌控制、产品设计、软件支持……等高端环节仍然受制于发达国家……我国虽然已被公认为“世界工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品牌小国”和“技术弱国”。在产品结构方面,中国制造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和产品非常少,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创新能力低。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

﹣孙杭生《中国“世界工厂”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大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崛起和发展的历程,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 ,对外贸易占全世界的21%.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 ,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摸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式,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期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改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四: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选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暴式上的演讲

思想文化的新旧更替,展示了人类社会的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材料二: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有离异和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和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摘自章开沅《离异与回归》

材料三:《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近代史上,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因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人民明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2018年5月4日)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