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核舟记》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4-09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对下面句子加线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尝余核舟一。(赠)
B、 启窗而, 雕栏相望焉。(看见)
C、 明有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 而计其长不盈寸。(尚,竟然)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中轩敞者/为舱
D、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下列加线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有仙则(出名)  是马也,有千里之能(虽然) 印书籍(用雕版)
B、刻之(随即)  贻余核舟一(曾经)   神情与苏、黄不(属于)
C、以纸帖之(就)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   启窗观(表顺承)
D、 何陋有(的)   唐人尚未盛为(指“板印书籍”)   蒻篷覆(指代船舱)
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为宫室、器皿、人物。
B、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为字共三十有四。
D、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读课文《核舟记》,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A、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 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
结合全文《核舟记》,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 《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 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 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 “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下面对选文《核舟记》,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 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 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尝余核舟一(贻:赠)
B、 能以寸之木(径:直径)
C、 明有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
D、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
读课文《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的意思是(     )。

A、 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约长度相等的两膝。
B、 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蔽在手卷下边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C、 东坡、鲁直两膝相对应的地方都各自隐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D、 东坡、鲁直互相靠近的两膝好像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下面这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B、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C、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D、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

A、 中轩敞者为舱。
B、 通计一舟,为人五。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 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 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 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填空题

阅读理解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