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阳江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UID:10360397
日期: 2024-11-22
期中考试
积累运用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题目。

本报讯(记者/潘静思)“准备接亲喽!”话音刚落,头戴胥家帽、身着传统服装的渔家妇女,就已经麻利地挑起装着蛋花饼、油角酥等礼饼的竹筐,两排并列穿过人群,朝岸边停靠着的渔船走去。8月15日下午,第十七届南海(阳江)开渔节活动登家婚俗表演在闸坡国家中心渔港码头举行。

    下午4时30分,尽管烈日当空,但码头早已挤满了前来观看庆典的游客。成排的渔船间,一艘挂着红灯笼、装点红绸幔,张贴着红喜字的渔船格外显眼,清亮悠扬的蛋家调不时从渔船内传出,岸边不断有游客被歌声吸引过来,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

    走近渔船,礼鸡、礼饼、水果以及酒坛子等物件整齐地摆放在甲板上,渔家妇女正张罗着清点彩礼。有别于陆上婚嫁,渔家婚俗“以歌代哭”,现场轮番唱起咸水歌,用歌声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惜别的不舍之情。“哭诉”结束,在众人的期待中,“新郎”挽着“新娘”走出渔船开始隆重的巡游。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疍家婚俗传承人吴银伟介绍, 疍家婚礼包含了疍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是疍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疍家婚礼逐渐被简化和浓缩化,希望以表演的形式重现疍家婚庆的热闹场面,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疍家文化,将这项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秋瑾:单纯中的高贵

    1907年7月15日清晨,秋瑾走出仅关了她三天的山阴县署牢房,走向刑场轩亭口。她的脚上了铁镣,两手反绑,身后是几个士兵端枪警戒,两旁还有山阴县都戎府、省派练军、山阴与会稽两县巡警弹压。秋瑾身穿玄色生纱长衫,足蹬皮鞋,就像平时在街头漫步。她没有喊激昂的口号、发临终的血誓,也没有绝望或伤感,有的只是平静和从容,以及在这种平静而从容之中透出的难以言表的尊严和高贵。

    秋瑾的革命之路,与许多男性革命者不同。最初的激发,来自于对自己婚姻的不满。1903年的北京之行是秋瑾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她的丈夫王廷钧用钱捐了个小京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他们的邻居是一位颇有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女子吴芝瑛。秋瑾与吴芝瑛一见如故,义结金兰。通过吴芝瑛,秋瑾经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神州大地危象丛生,秋瑾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以后,深受感动,她称陈天华是为自己“启蒙开智”的人。她赋诗言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以后,秋瑾就穿起男装,表示永不再穿清朝女服。

    秋瑾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与整天热衷于官场应酬的丈夫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这是秋瑾对自己婚姻的感叹。1904年,秋瑾不顾王廷钧的反对,冲破封建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秋瑾所在的学校恰好与同盟举行筹备会议的地方在同一条街上,秋瑾就是这时结识了孙中山,她对孙中山的革命方略非常信服。此后,秋瑾的思想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影响颇多。这年12月8日,陈天华投海自尽。秋瑾受到很大震动,决定立即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

    秋瑾与徐锡麟一起谋划“皖浙起义”。徐锡麟在安庆率先起事而败露后,秋瑾本来是有充裕的时间和许多机会可以脱身的。1907年7月12日早晨,潜伏在杭州武备学堂的光复会员的密信就到了,告知浙江常备军两队官兵已经出发来绍。此时,大通学堂的学生中有人提出即时起义;秋瑾的副手王金发则极力劝说秋瑾急速逃走,到嵊县山区躲避,以图改期举事。但这些建议均为秋瑾所否决。她以“谋为日后之应援”为由,命令大通学堂的党人学生全部撤离,又严词催促不愿离去的王金发赶快逃走。

    7月12日晚上,秋瑾像往常一样回家。这天是秋家祭祖的日子,全家人举行了祭祖仪式,又一起吃了晚饭,饭后,秋瑾还和家人聊了一会天。然后,秋瑾将哥哥秋誉章叫到旁边的房间,告知他一切,并要他带家人逃走,接着烧毁了有关信札、文件、书籍。13日下午四时左右,来抓她的士兵在大通学堂的前门胡乱鸣枪,而后门并无人包抄和把守。在这个时候,还有不忍离去、坚决要陪伴秋瑾的学生劝她从后门乘船逃走。但是,秋瑾平静而从容地坐在办公室里,纹丝不动。秋瑾确实是要以她自己的方式独自承当这一切,不管是出于献身的庄严,还是要用鲜血唤醒昏睡的同胞。

    秋瑾的决定绝非一时的冲动。早在1906年10月,秋瑾、徐锡麟等光复会党人在杭州密商起义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必死的打算,相约埋骨西子湖畔。1907年5月,秋瑾再赴石门向她的盟姐徐自华募集起义经费。此前,两人同游西湖时已订下著名的“西泠埋骨之盟”。这次临分手时,秋瑾告诉徐自华,自己“已作牺牲之准备,埋骨西泠之约千万不可失信”,徐自华慨然应允。可见秋瑾为死后的埋骨之地也已作了托付。

早在7月10日,秋瑾得知徐锡麟起义失败身死的消息后,不禁失声痛哭。她长时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不见人、不吃饭、不说话,没有人知道她在做什么、想什么。其实,在她当天写的《绝命词》中可以看出端倪:”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途穷,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这首词集中表达了秋瑾关于革命的理想图景。

    【注】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摆仑:拜伦。

作文(50分)
附加题(1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