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④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材料二: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材料三: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