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画匠
吴晓
画匠已经三年没上铜山了。画匠没了铜山就没有了生计,没有了生计眼看就要失了手艺,画匠心里焦急。
闺女全看在了眼里。这天,她哄画匠说,“爹, 今天正月十六,我陪你上山吧,去看看木雕,檀香的,好闻着呢。”画匠动心了。换上中山装,带上礼帽,跟闺女上山了。临行,他又带上了最近塑的几十件小玩意。
到了山门,画匠看到了一个相熟的朋友在景区门口卖香火。画匠上去和朋友打招呼,周遭的老商户都和画匠有些交情,看见了不约而同围上来,说,“这不是画匠吗?多日子没见了?咋不来铜山了?”画匠的朋友就上来打圆场,说,“来啥呢? 泥爷泥奶都换成了木头爷木头奶了,咱庄稼人还拜个啥劲?木头里能长出麦穗来?”众人附和,画匠的脸愁苦得能拧出水来。进得山门,画匠直奔东大殿。东大殿里供着如来佛,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画匠记得当年塑文殊菩萨的坐骑时,他还管闺女要了俩玻璃球,给青狮当眼珠子,这是多年前的事了。闺女说,“爹,你闻闻,香吧,檀香木。”
画匠正神游呢,一下子被闺女拉回到了现实,他抬头看,眼前是一排披红挂绿的木雕神像,素白的脸,傲着呢。他的眼睛猛然被木雕脸上的白光给刺伤了,一低头,眼泪落到了大殿的青砖地面上
“走,走。”他扯扯闺女的袖子,悻悻地往滴水崖去。
那个原本立在崖下,朴素得像个邻家婆婆的滴水奶奶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个菩萨样的木雕神像。画匠的心里又疼了一下。
“你带我去看看他们。”
闺女知道爹说的是谁,便带着画匠绕过一片茶园,来到几株竹子下,指着远处黑咕隆咚的山罅隙说,“诺,在那呢。”
闺女说,“爹,你别难过,出顶的泥塑还留着呢,上去看看?”
画匠说,“不看了不看了,早晚也要……唉!我管不了他们,看了净心疼,去人多的地方卖小玩意吧。”
闺女就把画匠带到戏台子那,摊开红绒布,把画匠塑的小玩意摆摆好,等人买。
画匠坐在溜地上,戴上老花镜,从随身带的工具包里取出一团河泥,拍拍搓搓,很快捏出一个弥勒佛的样儿。定了大样后,又取出师父传给他的一套象牙劈刀,抽出最最小号的一个,认真地抠、挖、抹、摸起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直到弥勒佛塑成了,也没有一个人来买,哪怕是问个价码也好。闺女有些不耐烦。
“收了吧,爹。”她说。“不收,等。”
刹戏了。人流汹涌着往山下去。“收了吧,爹。”闺女又说。
“不收,等。”
终于,一辆自行车调转头向他们来了。“师傅,这些,多少钱?"那人从车上下来,小心地询价。
“二十块钱一个。”画匠没抬头,闺女替他说。
“好!真好!”那人俯下身,仔细地打量起这些小玩意,“我全要了,你出个价吧师傅。”“一千。”闺女说。
“好!成交。”那人开始从包里往外数钞票,唰唰,唰唰。
闺女激动起来,拍拍画匠的手,小声说,“这么多钱,你也看看呀爹。”画匠这才抬起头,定定地盯着那人的脸看。看了一会儿,说,“你干嘛的?”
那人乐了,“师傅,你莫不是嫌钱少,后悔了?我没那么多钱,我是美院的学生,我来这采风的。画匠笑了,他慢悠您地说,“这些,不要钱,另外还送你一套泥塑刀。”
画匠边说边从工具包里往外取象牙刀具。这下可把闺女吓坏了,她哭丧着脸说,“爹,你干吗呢?这可是你的宝贝。”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17期,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