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试卷

日期: 2025-04-20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评。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B、 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
C、 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D、 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
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政的措施是(    )
A、 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
B、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C、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 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
B、 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
C、 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
D、 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
《宋史。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  )
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
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
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三代时期,享有受教育及从政资格的主要是贵族
B、 “以客出仕”成为秦朝以前风行的做官途径
C、 汉代官员的选拔主要是来自全国范围的察举和征召
D、 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由此可知(  )
A、 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B、 新经济因素产生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崛起
C、 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D、 富民阶层的发展推动传统抑商政策改变
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此图可反映出(    )

A、 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B、 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
C、 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
D、 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
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出(    )
A、 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B、 玄宗重视三省间的分权制衡
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D、 相权对皇权形成明显的制约

材料分析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