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四川省德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1-21
中考真卷
语言知识应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现代文阅读(34分)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不要秘诀的秘诀

邓拓

    ①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大致相似,其实没什么绝对的制胜法宝。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抱着找秘诀的心理,结果就不免上当。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

    ②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着:

    “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③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

    ④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⑤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⑥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⑦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⑧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据《庄子》《天道篇》记载:“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接着,轮扁还介绍了他自己进行生产劳动的经验。他的话虽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该把一切所谓“圣人”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点却有独到的见地。

    ⑨我们现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

(有删改)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共分为10个大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这与其存在特点有很大关系,因此也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容易出现中断。某些领域或项目往往因传承人的死亡而走向衰落,不经意就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传承人。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06年起,国务院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据互联网,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占比

   

    (据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材料三

    6月13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全省各地将围绕传统医药、传统体育和餐饮类技艺等非遗项目,以70%在互联网平台上展播,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40余场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云游·四川非遗”影像展当天上线。主办方从19个市(州)、3个省直部门、1位个人推荐的137部非遗影像作品中精选出35部,将通过电视段和网络平台进行为期一周的展播,同时还将联合海外文化中心用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大平台同步进行线上展播。

    “四川非遗购物节”是本次系列活动的亮点,非遗购物节汇集了全省356位非遗传承人、536家非遗店铺及其相关企业,展示展销5000余款非遗特色产品。

    独具特色的“非遗健康生活——中医药之美专题展”也于当日正式开展,展览诠释了四川传统中医药这一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与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精彩互动。

    (据《四川日报》,有删改)

请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戏团的秘密

(日)星新一

    一段时期,某马戏团红得不得了,每种动物都会表演一套精彩的节目,使得每天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

    一个寂静的夜晚,满座的观众早已离去。马戏团的团长准备回自己的房间去好好地睡上一觉。

    就在这时,有人来拜访了。因为素不相识,团长问道:“您是谁啊?”

    “我是刚才看马戏表演的人。演得实在好极了,像兔子爬树什么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是妙极了!”

    听了他这番恭维话,团长倒颇有点飘飘然了,原本想说的“我累了,请您快点回去吧!”之类的话,也给忘了。“是啊。如果大家感到有趣的话,那真是没有比这更叫人高兴的了!”

    “人人都很喜欢呢,那只看上去很凶猛的老虎,竟然像猫似的驯顺极了。虽然我还不知道您是用的什么办法,可您能把它们训练到这种程度,那就该称得上是伟大的天才!”

    由于被过分的称赞,团长一下子精神抖擞起来。他兴致大发,喋喋不休地讲起训练方法:“训练动物可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不过,在制作训练装置上却煞费了苦心。花了好多岁月,也曾几度失败。”

    说着,团长拿出只手电筒样的东西,上面装有一个标度盘以及一些形状复杂的线圈。那个人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这个玩意儿,一边问道:

    “这,这是什么?”

    “简单说来,这是一种用电波给动物施催眠术的装置。您看到了吧,在标度盘上画有许多动物。”

    “也有猫呢!”

    “把刻度对准有猫的地方,然后朝着老虎一按电钮,于是老虎受到催眠,会以为自己是一只猫。”

    “有道理。原来驯服动物是这么一回事!在马戏团里面,还有会洗衣服的狮子呢。”

    “是的。您也许还看到会打铃的牛、会跳越高台的猪吧!那都是靠这个装置起作用的结果。另外,要想使动物恢复原状时,只要对上零的刻度,按一下电钮就行了。”

    团长得意洋洋地解释了一番。那人听着听着,不由得探出身子,两眼放出光芒:

    “这么说来,只要有了这种装置,谁都能马上办起马戏团啦。请务必把这个装置让给我!”

    “不行,这是我好不容易制作出来的东西。这个玩意儿,随便人家出多少钱,我也不能让出去。”

    团长一口回绝,可那人仍不死心: “我真是想要得不得了,假如你真的不想让的话……”

    那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刀子,想要扑过来。可谁知团长早已按下了训练装置按钮。接着,团长一边收拾起装置,一边自言自语道:“哎呀呀,这个粗野无礼的家伙,我要惩罚他一下,让他也像这个样子在马戏团里干上一阵子。”

    第二天,马戏团里又增加了个颇受欢迎的演员,那可不是动物,而是一个善于模仿黑猩猩的丑角。他学得可真像,简直同真的黑猩猩毫无两样。“嘿,怎么会学得那么像呢?”观众交头接耳,颇觉不可思议,但又极其高兴地拍手鼓掌。

古代诗文阅读(30分)
名著阅读(8分)
作文(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