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云南省玉溪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1-24
高考模拟
单选题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标准统一的官方语言,被称为"雅言"或者"官话"。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

西周

官方语言以周天子所在地的河洛语为基础,融合古羌语之后形成西周雅言,随着周天子分封天下,被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东周

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后,洛邑的语言成固定而成熟的官方用语。

秦汉

汉代官话为“洛语”,洛语承袭了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为“雅言”。

魏晋

西晋以“洛语”为官话。衣冠南渡后,“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官话)。

隋朝

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将其融合后形成了长安官音,也称秦音。

唐宋

“洛语”发展到了最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周边国家皆学习洛阳官话。

最初以蒙语为国语,后来汉语受到了蒙语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大都汉语”,元朝以此为官话,称为“天下通语”。

以“中原之音”相对纯正的南京话作为官话。永乐帝迁都北京,“南京官话”随之北迁,成为北京语言的基础。

最初以满语为国语,后“南京官话”和北京话融合并融入满族语音,形成了北京官话。雍正年间设立正音馆,以此为官方用语。

材料二  1956年1月,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成立。当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普通话的标准。随后,推普工作在学校、军队以及广播、出版、公共服务等行业广泛开展。国家还实施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汉语方言的初步普查,举办了普通话训练班、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普通话教学广播等,帮助各地群众学习普通话、培养推普骨干。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要求,我国继续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大力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广普通话成为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1982年,推广普通话写入《宪法》,在语言文字工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综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章炳麟(1869~1936年),原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他早年曾受改良思想的影响,参与了维新变法的宣传活动。后来,他吸取了戊成变法失败的教训,逐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他写了《客帝匡谬》一文,检查自己过去主张拥戴清帝的错误,在当时知识分子中间产生很大影响。1903年,他在上海《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针对康有为的许多谬论进行驳斥。康有为认为,革命就要流血死人,章太炎指出要改变专制政体,流血牺牲是不可避免的,革命和立宪都是如此。章太炎还针对康有为散布的中国人民"公理未明,旧俗俱在",因而"不可行革命"的论点,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并热情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章太炎的这篇文章以极其犀利的笔墨,揭露和痛斥了清朝统治者的昏庸和保皇派奴颜婢膝的本质。清政府于1903年夏,查封《苏报》,逮捕章太炎,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苏报案"。清政府想阻止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将方兴未艾的民主革命思潮扑灭下去。但是"苏报案"发生后,激化了知识界和广大人民对清王朝的更大惯怒,进一步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1902年前后也相继出现。

——摘自郭亚飞、包黎主编《中国近代史》

论述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