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甘甜的大运河水滋养了两岸百姓,但是在泰州段,运河水却是带着“盐”的滋味,千百年间这段河运盐收税,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流经泰州的老通扬运河(运盐河),原本是西汉时吴王刘濞开凿的运盐河,它比元代京杭大运河贯通早1400多年。运盐河全长191公里,泰州古城的护城河凤城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全国规模最大、水系最完整的护城河。
古代泰州地区是盐业重地,所辖盐场产量长期居全国首位,明清两代淮南20所盐场销往湘鄂赣皖“扬子四岸”的盐经这里中转,两淮盐运司在这里设专管衙门,查验盐的质量,并防止贩运私盐。从唐至清1000多年间,国家财政有30%—50%的盐税征自泰州运盐河,所谓“天下盐赋,两淮居半”。宋元以来泰州所辖盐场居两淮盐场首位,南宋时泰州盐仓创下了一年流转1.2亿斤的全国纪录。据《两淮盐法志》记载,嘉庆七年至宣统三年110年间的四次统计,两淮共产盐84.6万吨,其中泰州产盐49.7万吨。又据《江苏省盐业志》统计,光绪十七年两淮各盐场课税白银8.4万两,其中泰州分司占61.4%。因此有“两淮盐税,泰州居半”之说。
古运盐河的南侧俗称“上河”地区,河的北侧地势低洼形若锅底,被称为“下河”地区。在古代,运盐河一方面通过河上堰坝控制南来的长江水系,另一方面把自身作为淮河入海水道分泄北来的客水,如果没有这条河,今天的“里下河”地区是否能够成为陆地都是未知数。作为大运河的支流,区域性的运盐河并不长,但它的影响却是全国性的,并且历代不绝。
凤城河旁边有纪念梅兰芳大师的梅园。走进梅园,漫步石径,亭台轩榭处处有中国古典建筑之美。1956年,梅兰芳曾携夫人福芝芳、幼子梅葆玖及梅兰芳剧团专程返回故乡泰州祭祖并演出,古城泰州“万人空巷看梅郎”。
梅园的旁边,分别是桃园和柳园,桃园是孔尚任创作《桃花扇》并首演之地,柳园则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评话宗师柳敬亭所建,三座园林构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戏曲文化“三家村”。
运河为泰州留下的悠远文脉远不止于此。北宋时欧阳修写下名篇《海陵许氏南园记》,后被收入《古文观止》;晏殊、范仲淹先后在泰州西溪盐仓任仓官;南宋时岳飞曾任泰州知州;文天祥躲避元军追捕途经泰州时写下“海陵棹子长相顾”的诗句;元末盐民领袖张士诚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清代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期间在此立碑,“永禁越漏南北货税”……
泰州学派无疑是泰州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创始人王艮是王阳明的弟子,他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思想启蒙学派,门下弟子李贽、汤显祖、徐光启等都是中国文化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场文化长廊、生态长廊、经济长廊的振兴工程正在泰州如火如荼地展开。姜堰天目山遗址,是江淮地区已知最早的西周遗址。泰州把遗址核心区列为“不开发区”,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占地200亩的石刻公园即将开建。溱湖湿地公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有珍稀动物扬子鳄和“四不像”麋鹿,是一座生态博物馆。景区内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闻名中外,“溱湖八鲜”让八方来客大快朵颐,用湖底黑泥制作的“溱湖砖瓦”被用于南京明城墙的修缮。溱潼古镇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房屋青砖小瓦,古树国槐植自唐代,宋代山茶蜚声海外,有“世界茶花王”的美誉。而里下河流域的兴化市,其千垛菜花、李中水上森林一样闻名遐迩,引人流连。大运河文明绵延的优越生态和人文资源每年吸引数百万海内外游客畅游泰州。
(摘编自《行走运河11城之泰州》《新华日报》2018年9月14日)
材料二: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古盐运河泰州段全长约37公里,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漕运经济的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中都留下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古盐运河。要突出“盐税文化”内涵,确保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更具泰州特质。要注重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坚持项目化落实、市场化运作,推进运营与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努力以经典之作呈现千年运河深厚底蕴,以精品项目焕发运河生机活力,以精致工程引领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总体规划》,未来将建设成为大运河盐税盐运文化的活化石和天然博物馆,传承和展示江淮文化、三水古郡、泰州精神的多彩运河。
(摘编自《高质量推进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泰州日报》2020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