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北京北大附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11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这次会议通过的法律文献是(    )
A、   《共同纲领》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九年制义务教育法》
以下可以作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手资料的是(    )
A、 “开国大典”的宣传周活动
B、 某中学“国庆”七十周年活动
C、 毛泽东“开国大典”讲话稿
D、 某民主人士的开国大典回忆录
下图的内容是关于西藏解放历史的部分叙述。这段话提到了西藏解放的(    )

A、 背景和人物
B、 时间和意义
C、 方式和背景
D、 人物和方式
下表是关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人均土地占有情况(单位:亩),这一变化的历史意义是(    )
年份 地主 贫农 雇农
1951年前 9.709 0.76 0.304
1952年 2.206 2.17 2.66
A、 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 推动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
D、 展现了人民公社的历史作用
抗美援朝结束时,彭德怀说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由此这次战争(    )
A、 打出了人民志愿军的军威
B、 彻底消除了国家安全隐患
C、 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D、 导致了美国军力衰退
如图是某同学用图示法记录历史课上学习的某一内容,在□应该填写(    )

A、 建立人民公社
B、 实行家庭联产
C、 实行中外合资
D、 实行公私合营
面对建国初国民经济的贫弱,毛泽东主席曾经说,中国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于是我们(    )
A、 引进欧美设备,大力投入轻工业
B、 贯彻三大改造,超英赶美
C、 执行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D、 建立人民公社,提高指标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武汉就“武汉战疫”指出,武汉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在新中国建立后,可以证明武汉的历史地位的是(    )
A、  建立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B、 建造第一座长江大桥
C、 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 塑造长江三峡水电站
如图为某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依据内容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C、 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D、 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在北京召开
B、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下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 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 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春风浩浩绿关山,广厦丛丛插碧天。刚刚才赏紫荆艳,举杯又沐白莲香。”以上诗句的创作是为了纪念(    )
A、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 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 葡萄牙占领下的澳门回归祖国
若为下列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比较恰当的是()

A、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 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C、 我国的国防建设
D、 中国现代社会生活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B、 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D、 万隆会议——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
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我们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 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B、 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 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如图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无私奉献
B、 国际主义
C、 刻苦学习
D、 勤俭节约

综合题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的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各国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兵兵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篇》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交积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价值传统国家的关系。自1979年以来,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当时的120个上升到2008年的171个。

在过去30年中,中国外交逐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布局。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依托又相互影响。

进入90年代后,中国对参与国际体系、尤其是多边外交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更为积极地参与国际体系和国际规范的建设。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与此同时,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国际体系中承担起自己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的责任。

中国还积极促进朝鲜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在有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朝鲜半岛的稳定和东北亚的和平作出了贡献。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