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28
10
4
14
②
6
③
60
8
18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若分别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温度(℃)
t0
t1
t2
硝酸钾溶解度/克
31.6
44
氯化铵溶解度/克
37.6
40
41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t℃时,两个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带结晶水的甲、乙物质各80克,充分搅拌。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此时 溶液是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A点表示的乙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3)t3℃时,将等质量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填“<”、“>”或“=”);
(4)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为(填一种即可).
实验室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
②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③操作E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20
30
50
70
80
90
98
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250cm3 , 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
密度(克/厘米3)
1.025
1.05
1.075
1.1
1.125
1.15
1.18
溶质质量分数(%)
5
15
25
36
现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 , 密度为1.30g/ 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溶液面。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45.8
63.9
85.5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