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20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B、 可用自交的交配方式来提高子代纯合度
C、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一定相同
D、 等位基因A和a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B、 狗的长毛和卷毛
C、 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不包括(  )
A、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其中一个
C、 F1产生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结合
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 杂交、自交和测交
B、 自交、杂交和测交
C、 杂交、测交和自交
D、 测交、自交和杂交
豌豆矮茎和高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能判定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高茎×高茎→高茎
B、 高茎×高茎→301 高茎+101 矮茎
C、 矮茎×矮茎→矮茎
D、 高茎×矮茎→98 高茎+107 矮茎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杂种F1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测交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均为1∶1∶1∶1
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随机结合
C、 若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或9∶6∶1或15∶1,那么当F1与隐性个体测交时,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1∶3、1∶2∶1和3∶1
D、 若父本基因型为AABb,F1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则母本的基因型有6种可能
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下列关于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

A、 Ⅱ代表染色单体
B、 甲所处阶段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甲~丁中DNA的数量比为4:2:2:1
D、 丁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的基因、因为交叉而互换的基因分别在(    )
A、 姐妹染色单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B、 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
C、 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D、 姐妹染色单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
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 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分裂后形成的2个细胞,其中一个是极体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    )
A、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 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 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定律。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    )
A、 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9∶3∶3∶1
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
A、 染色体复制
B、 着丝粒分裂
C、 同源染色体配对
D、 同源染色体分离
下列哪一项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 )
A、 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B、 一个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个数
C、 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D、 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Ⅹ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对磷、钙的吸收不良,造成血磷下降,表现为下肢弯曲、膝内翻或外翻、骨骼发育畸形、身材矮小。关于此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
B、 母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
C、 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D、 父母均为患者,则子代也为患者
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    )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 细胞中的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C、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下图是用同位素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蛋白质、DNA,并与细菌混合培养、离心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离心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上清液放射性低
B、 用32P标记噬菌体DNA,离心后上清液中可能有放射性
C、 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离心后上清液继续培养,放射性增强
D、 用32P标记噬菌体DNA,离心后沉淀物继续培养,放射性增强
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B、 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C、 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时需要m·2n1个胸腺嘧啶
D、 一条单链中(A+C)/(T+G)与其互补链中(A+C)/(T+G)始终相等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 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0个
C、 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 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
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是(    )
A、 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B、 (A+G)/(T+C)的值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碱基的排列顺序
下列有关“探索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不是
B、 用S型菌的 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
C、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 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证明了RNA 是其主要的遗传物质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基因存在于(    )
A、 细胞核
B、 细胞核和核糖体
C、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D、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