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北京市2021届新高三生物入学定位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13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
A、 叶绿体
B、 核糖体
C、 线粒体
D、 内质网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B、 高尔基体——产生大量分泌小泡——蛋白质的分泌
C、 细胞质基质——含多种酶的半透明溶胶——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核膜——其上有核孔——控制DNA和蛋白质进出细胞核
下图是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载体①能够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 载体②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
C、 载体①和②转运溶质分子方式不同
D、 载体②转动溶质分子不消耗ATP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二苯胺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呈现红色
B、 用0.3g/mL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到紫色范围变小、颜色变深
C、 用苏丹III染液对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再用50%酒精洗去浮色,在细胞中观察到橘黄色
D、 洋葱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后,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染色体
在酵母菌培养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酵母菌CO2产生量与O2的消耗量如下表所示。假设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CO2产生量/(mol.min-1

1.2

1.0

1.6

3.0

O2的消耗量/(mol·min-1

0

0.5

1.2

3.0

A、 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
B、 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最少
C、 氧浓度为c时,产生 的量为
D、 氧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仅在线粒体中进行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B、 细胞②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
C、 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D、 细胞④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DNA或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均可发生突变
B、 生物个体产生的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
C、 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地理隔离
D、 生物的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共性的概括,正确的是(    )
A、 都是大分子物质
B、 都通过内环境运输
C、 都具有作用的特异性
D、 都由内分泌腺分泌
将台盼蓝注入家兔的血管中,过一段时间,取家兔的不同器官进行观察,肝脏、肾等器官的组织液和淋巴内都检测到了蓝色,但是脑未被染色。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台盼蓝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B、 台盼蓝由血管流入淋巴管再到组织液
C、 脑组织可能有阻止台盼蓝进入的特殊屏障
D、 家兔不同组织和器官的通透性基本相同
人体内存在一种应急机制,能在危急关头,激发出超乎寻常的能力,肾上腺素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通过感受器接受刺激信号
B、 应急反应的神经中枢是肾上腺
C、 应急反应由神经和免疫共同调节
D、 应急反应破坏了人的内环境稳态
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 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 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 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D、 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某同学制作果酒和果醋,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选择新鲜的葡萄除去枝梗后认真洗掉表面的白霜,而后榨汁备用
B、 将发酵瓶和瓶盖放在锅中小火加热煮沸消毒,冷却后装人葡萄汁
C、 发酵瓶要留出1/3的空间,盖好瓶盖,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
D、 酒精发酵后移走瓶盖,盖一层纱布,放在温度适宜处进行醋酸发酵
某种难以降解的物质S,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甲、乙是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物质X。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和锥形瓶进行灭菌
B、 甲、乙均为选择培养基,物质X可能是琼脂
C、 步骤③将M中的菌液接种到乙上所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D、 步骤④要挑取单个菌落接种,经⑤筛选出高效降解S的菌株。
目前研究混杂DNA群体中的特异DNA序列,一般基于两种不同的方法,即DNA克隆和分子杂交,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方法①需构建重组DNA并导入细胞
B、 方法②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C、 方法③需要对探针进行特殊标记
D、 方法①②③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综合题

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海洋食物网崩溃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是生态学的一项重大挑战,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复杂的食物网发生重新组合,由新的物种组合构成新的群落。人们预计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将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这些预测多数是基于对单一物种或简化食物网的实验。

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从生产者向顶级捕食者流动的,研究者通过实验模拟了一个物种丰富的多层次食物网的能量流,证明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的综合压力使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减少。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促进蓝细菌的繁殖,提高了生产者的初级生物量。由于蓝细菌是一种能产生毒素的浮游植物,蓝细菌密度增大时,可导致浮游动物及其他更高营养级的生物无法获得更多能量,能量不能更多流向顶级捕食者所在的营养级。

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影响许多海洋物种的生理、行为、种群数量、丰富度和分布等,如温度升高影响鱼类的代谢、呼吸等,导致鱼类的摄食、生长、发育、性成熟和逃避捕食等生命活动受到直接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物种的多样性。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不仅影响生物个体,也通过各种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向更高营养级流动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邻近营养级的生物,通过食物网传导这种不利影响。

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可极大地影响海洋食物网的结构和功能,减少海洋的生物量。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对人们的生存和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也对生物圈的稳定十分重要。尽可能降低和消除导致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的因素,才能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