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30
中考真卷
基础知识与运用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托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说练和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关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人生一世,有得有失,习惯得到,也要习惯失去。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分超脱。有了这一分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选自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核废料,把你投放何方?

①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任何物理、化学等人工方式消除,只能靠其自身衰变减少,它对人类的威胁可以持续几万年甚至数亿年。

②核废料根据辐射量的大小分为低、中、高级别。99%的核废料都属于中低级别的,它们的半衰期一般为几十年,危害相对较低。以我国广东地区中低级别的核废料处置场为例,首先建造好可以隔绝辐射的混凝土结构,然后将核废料压缩或固化之后放入特定的金属桶或混凝土容器,再将密封好的容器移入建设好的混凝土结构中,在上面浇灌混凝土,并设置可移动的防雨帐房,防止雨水渗入而导致有害物质泄漏。

③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安全处理方法就不那么简单了,人类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相关研究,有人曾提出用火箭把高放废料送到宇宙空间。这种处理方法的费用极高,而且火箭发射还有失败的风险,所以仅停留在设想阶段。

④其后,有人提出冰盖处理的设想。就是把高放核废料放置在南极或北极的冰盖上,由高放废料本身产生热量融化冰层,使废料桶最后沉到冰层底部,海床底部的土质厚实,容易吸收放射性物质。但是海水有腐蚀性,可能腐蚀容器,造成废料外泄。因而这种方法只适合低放核废料。

⑤经过多年的试验与研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可行的方法就是深地质处置方法,即将高放核废料寄放到地下深处的特殊仓库中永久保存——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这么做的。

⑥由于巨大的危险性,对储存核废料仓库的要求十分“苛刻”具体说来,能够永久地将核废料封闭在一个“容器”里,并保证数万年内不泄漏,还要寻找一处安全、永久存放核废料的地点。这个地点要求物理环境特别稳定,长久地不受水和空气的侵蚀,并能经受住地震、火山、爆炸的冲击。

⑦实验证明,花岗岩层、岩盐层以及和粘土层可以有效地保证核废料容器数百年内不遭破坏。从2004开始,芬兰就在北极圈附近明工开建一个规模庞大的核废料永久处理库,并已于2020年年底开始投入使用。放置核废料的地下仓库,开挖于地下500米青灰色马岩层当中,为了进一步阻隔核辐射,通往500米深处填埋地点的随道,足足修了5000多米,从地面迂回蜿蜒向下。按照设计,这个填埋场将放置9000吨左右的核废料,然后完全封闭,至少10万年内不会发生事故。由于背靠芬兰西部的花岗岩基岩已存在18亿年,该设施的稳定性也能得到保障,地下温度和湿度都很低,对于核废料的安全储存非常重要,成为目前最安全的核废料处理库。至于这些核废料究竟能否保存10万年,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节选《青年文摘》2021年11期,有别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有删改)

综合性学习
写作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