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辽宁省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初联考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07-02
开学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记者:近年来,曲艺创作领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方法”的重要性,对此您怎么看?

高玉琮:曲艺创作首先要熟悉曲种。以相声为例,必须掌握好相声的结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杂拼凑实不可取。从网上“摘包袱”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相声的规律。一段相声,垫话、瓢把、正活、底,缺一不可,假如没有瓢把,就没有起到起承转合作用的话,直接入正活,我想这段相声应该怎么听怎么别扭。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相声在结构上很不完整。我们创作任何一个作品都应该掌握它的规律。

其次,曲艺创作是量体裁衣。作为曲艺作者,无论写什么都要先了解演员,了解演员的表演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尽量明确“我给谁写这个段子”。梁左了解姜昆,写的东西适合姜昆表现,同时,假如没有姜昆,梁左结构的那些包袱也不可能表现得那么充分。《电梯风波》等经典是姜昆与梁左两人密切合作的结果:一个是具备相声表演技巧的能手,一个是创作“荒诞题材”的高手,两者合作默契,因此合作呈现出近乎完美的状态,至今被传为佳话。

第三,必须熟悉生活,不能闭门造车。观照李润杰的每一部作品,无一不来源于真诚的生活体验,拒绝胡编乱造。他和魏文亮参加中央慰问团,李润杰当时看到桥头上的一幕场景受到触动,但他并不轻易动笔,而是等桥上人下来后仔细攀谈:了解对方在做什么,了解他们入伍的年头、架桥的目的……等把一切了解得清清楚楚他才开始写作,结果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锤百炼》。

第四,专业作者要把握住政治标准。我们写作品应当尽量地传递正能量,思想上与时俱进。进行善意的批评,应当使用恰当的语言,把握好尺度。文艺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白云鹏说过一句话:“一本曲词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二十四史》。”曲艺是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的艺术,理应担负起一定的教化责任。

记者:在读史过程中,我们常常为张寿臣等等创演俱佳的艺术高峰驻足。过去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艺术高峰”式的人物,(                 )?

高玉琮:最根本的原因是过去的艺人具有相当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所谓的自觉是受生活的逼迫产生的,许多人要通过这门艺术养家糊口,竞争非常激烈。以天津为例,相声演员有一二百对,都非常优秀,那么每个人必须有代表性的东西,唯恐落后。侯宝林特别佩服天津的刘奎珍,他曾亲口说:“我为什么佩服他?因为他不断地更新。”刘奎珍写了一个段子叫 《吃包子》,过去没有版权约束,《吃包子》一火大家都使,刘奎珍马上不使了,稍微一变为《画扇面》了;《画扇面》别人又使,他一变,改《补袜子》了,速度就是这么快。这好比站在同等的位置上看谁起跑快,跑得快才能过上好日子,客观上使得从艺必须自觉地改革求新。张寿臣为什么成为一代相声宗师?根本原因是他知道创造一切的基础是文化素养,所以不断地加强学习。他把北京几乎所有的报纸都订全,即使不演出、不挣钱也要去每周六举办的文人讲习所,了解时事,学知识,学文化,努力提升自己,这样他才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的艺术形式,对曲艺造成了冲击。冲击越大,一部分人越不努力,越不努力,情况越糟,于是造成了二十世纪末曲艺生存的窘境。竞争机制失灵了,钻研艺术一时间完全要靠艺人的自觉。因此,目前曲艺发展缺少“高峰式”人物其实是曲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导致的。借此,我呼吁尽快组织一支评论大军,进行文艺批评,有的放矢地促进行业生态恢复。建立评论队伍,不断地写文章抨击不良现象,刺激“病灶”,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才可能真正起到作用,当前曲艺评论中“一味颂扬”的倾向很危险,会使得评论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记者:(                 )?

高玉琮:以不同的鼓曲曲种来说,京韵、梅花较“雅”,西河、京东较“俗”,无论雅俗,好的作品应追求达到雅俗共赏,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俗”不是俗不可耐,“雅”也不是故弄玄虚、高不可攀。俗话说,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能将“雅”和“俗”两方面要求结合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第二,作品要有它存在的意义,空泛的东西不受欢迎,真正好的作品应该是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就如李润杰先生写的《立井架》《抗洪凯歌》等,都是在政治需要的情况下,艺术地进行创作,同样出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我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呼吁百姓心声的。曲艺是百姓的艺术,我们创作的服务对象是百姓。为什么传统相声能够流传下来而且传播广泛,因为它大量反映了市民生活,包含了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所熟悉的人和事。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相声,一把扇子,一块手绢,最多加一块醒木……小世界反映的是人生大世界”。

——《当历史照进现实——曲艺理论家、作家高玉琮先生访谈》

材料二:

甲:你们刚过去,那边口令传过来了,走了走了,哗啦,又都摆上了,那叫一个快,也不知道都从哪钻出来的。有时候一天得来那么几回,时间长了,这也是个乐。太刺激了!比看美国大片都过瘾。你们要有两天不来,我们还寂寞。真想你们。

乙:犯什么瘾的都有。

甲:也有失误的时候,那天卖糖堆儿的那小子瞎咋呼,来了!大伙赶紧跑,跑了半截不动了。你说这一天是多大乐子。

乙: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

甲:都怪我们这些人,组织性纪律性不强,嘴上没把门的。城管不在局里上班了,马路两边,—头一个,嘿,还带把折叠椅子, 往那一坐,严防死守,我们只好转移阵地。

乙:一大堆社会上的难点,热点, 都归我们城管管,我们不管行吗?不管就是失职,就得下岗。

甲:那太好了,我们地摊队伍增加了新成员。

乙:就是我下岗了,不又得增加新成员。

甲: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黑!

乙:应该说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我们是文明执法、亲情执法。

——王鸣禄 相声《城管与地摊儿》节选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石匠留下的歌

何立伟

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撂,褡裢里发出了金属的沉闷的音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

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提着高梁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那石匠其时已将一根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似乎从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其人的不凡。

水碾子正要凿槽咧。很快讲定了工价。无争无吵。各自一派让得三分的气度。那石匠绕碾子转了三圈,也并不发表阔论高谈。从褡裢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四面的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

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好比寨前的四妹子,不紧不慢,打出好听的山歌来。后来,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碾子就一声一声闷如沉雷了。

天热起来,他就索性打起赤膊,凿。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本身就是一錾一錾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拿来了蒲扇,拿来了茶罐,拿来了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爹吩咐:“你好生招呼石匠吧。”

我说:“好。”爹放不下心,又吩咐:“这石匠一定见过世界,莫要让他笑话我桃花寨的人不晓得礼数。”我说:“好。”

我就同他打扇,将酽茶斟得满满的,双手稳稳递与他。请他歇憩。请他喝茶。手上捏一把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我想同他谈讲。只想他是见过世界的,那重重的山外头是个什么模样呢?

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从鼻孔里口角里喷出的烟云浓浓的,辣辣的,也是默默的。

但几分钟以后他又拿起了锤子。烟蒂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山谷里,飞着钢与石的回音。很长的一声一声。仿佛四山里万人千人在凿岩取石,你呼我应。

又歇憩的时候,我急切地同他说:“说个故事我听吧。说个故事!”

“故事?什么故事?”他放下了锤子。

真的,什么故事呢?竟不晓得这个世界有哪样一些故事。

于是我说:“随便你同我讲点什么吧。反正我什么都不晓得。”

“等你长大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了,你就会什么都晓得的。用不着别人讲。”他将那多茧的厚实的手掌放在我的脑壳上,“唉,你还细,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好久了我才说:“那就打一个山歌吧。”

歉意地一笑,摇摇头,他又去凿那磨槽。

洁白的石砾在錾子尖上跳跃,落在地上,落在他的裤褶缝里,如一层层雪粉。直到黄昏从山沟里溢了出来,才将那叮叮咚咚的锤声淹没掉。这时,那很大的碾槽,正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

掌灯吃夜饭时,他累了,倦了。爹招待他,用了好香的米酒,用了一条腊得透明的麂子腿。那麂子,还是去冬大雪封山时,爹在鹰嘴岩打的。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

爹问他这问他那。爹这人,就景仰见过世界的人。那石匠总是回答得很少,很有分寸。你总觉得他不肯说出来的东西必定深奥。他那紫红的脸膛,深刻的皱纹,使你感觉到他是一部书,但谁也无法打开。爹只好死劲地敬酒。

“多谢。明日赶早,我还要行路。”

“往哪边走?岩陀,还是檀木坡?”

“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

他笑了一下,笑得很淡。有雪白的牙齿。

起身,打一轮拱手,他晃晃地朝东厢房走去。

第二日天刚放明,爬起来我就要去找石匠。要问他,见了世界的人,为什么不会讲故事?

爹朝水闸走去,说:“这时候才起来,石匠他走了咧!”

跑到高处,朝雾中的石板路望去,终于看见了他那朦朦胧胧的背影。其实无法说那是背影,整个的只是小小的一个黑点了。那黑点,在这迷蒙的天地之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消失在雾之中了。他走了,同他来时一样,同他吸烟凿石时一样,是默默的,无声无嗅的。天和地,好大呵!

哗啦!——爹把水扯开了。蓄了一夜的溪水,扑过来,攀住染满了青苔的木轮子,木轮子就滚动起来,吱吱呀呀地带动了水磨。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

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长大后,我一直觉得,这水碾子的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选自《人民文学》1983年06期,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是我最受重视的文学体裁。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受到文坛普遍关注的,正是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受关注的原因,现在回想起来,恐怕在它的实验性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兴起,百无禁忌。在思想解放的大的社会背景下,文坛空前活跃,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各种风格,竞相怒放。我初出道,亦知要崭露头角,须得有自家面目,遂努力在文体同语言上与别人拉开距离。汪曾祺先生说,我的小说受唐人绝句的影响。李陀先生亦说我的小说是“绝句式”的小说。皆是解人语也。我是喜欢唐诗,尤喜绝句,五绝二十个字,七绝二十八个字,短得不能再短,但每每是一幅历史的图卷,浩浩沧桑,尽寓其中,意蕴深长。譬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把个唐朝从开元到天宝年间经历“安史之乱”的惊天巨变,从全盛到衰落的历史图景,通过几位白头宫女闲聊往昔的日常场景,轻巧地便勾勒了出来。这种以小场景写大历史,以日常生活见白云苍狗的唐人绝句,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当其时,文坛大多的作家的叙事范式,是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而我是选择受祖宗的影响。

(节选自何立伟《《白色鸟》自序》)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周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也。少有大度,以交结贤士大夫为务。随德皇帝在鲜于修礼军。及葛荣杀修礼,帝时年十八。荣下任将帅,察其无成,谋与诸兄去之。计未行,会荣灭,因随尔朱荣迁晋阳。始以统军从荣征讨,后以别将从贺拔岳讨北海王颢于洛阳。  

普泰二年,尔朱天光东拒齐神武,留弟显寿镇长安,召秦州刺史侯莫陈悦东下。 岳知天光必败,欲留悦共图显寿,计无所出。帝谓岳曰:“今天光尚近悦未必贰心若以此事告之恐其惊惧然悦虽为主将不能制物若先说其众必人有留心。进失尔朱之期,退恐人情变动;若乘此说悦,事无不遂。”岳大喜,即令帝入悦军说之。悦遂与岳袭长安。帝轻骑为前锋,追至华阴,禽显寿。及岳为关西大行台,以帝为左丞,岳府司马,事无巨细,皆委决焉。

魏永熙三年正月,贺拔岳欲讨曹泥,遣都督赵贵至夏州与帝谋。帝曰:“曹泥孤城阻远,未足为忧。侯莫陈悦贪而无信,宜先图之。”岳不听,遂与悦俱讨泥。 二月,至河曲,果为悦所害。三军未知所属, 于是赵贵言于众,称帝英姿雄略。若告丧,必来赴难,因而奉之,大事济矣。诸将皆称善。乃令赫连达驰至夏州告帝。士吏咸泣,请留以观其变。帝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不俟终日者机也;今不早赴,将恐众心自离。”帝乃率帐下,轻骑驰赴平凉。帝至平凉,将士悲且喜曰:“宇文公至,无所忧矣。”

二年正月,魏帝诏帝为左丞相、大行台、都督中外诸军事。十月乙亥,帝薨于云阳宫,还长安发丧,时年五十。十二月甲申,葬于成陵,谥文公。及孝闵帝受禅, 追尊为文王,曰太祖。武成元年,追尊为文皇帝。

帝知人善任使,从谏如顺流。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恩信被物。能驾驭英豪, 一见之者,咸思用命。沙苑所获囚俘,释而用之。及河桥之役,以充战士,皆得其死力。诸将出征,授以方略,无不制胜。性好朴素,不尚虚饰,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云。

(节选自《北史·卷九》)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