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生物试卷库

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28 动物的主要类群

作者UID:16456197
日期: 2024-11-20
二轮复习
单选题
综合题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在金黄的芦苇荡,一对丹顶鹤扇动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丹顶鹤体态优美、行止有节、鹤鸣悠扬,被人们誉为“仙鹤”。丹顶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沼泽、浅滩和芦苇塘等湿地。它的喙、颈和足都很长、能够捕食湿地中的鱼、虾、昆虫和软体动物,也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丹顶鹤春夏季在东北地区繁殖,就地取材筑巢产卵,雌雄轮流孵卵。约一个月后,雏鸟破壳而出,跟随双亲学习觅食、飞翔等生存技能。幼鹤长到一岁左右就离开双亲独立生活。丹项鹤秋冬季节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越冬。近年来,由于湿地面积大量减少,丹顶鹤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保护丹顶鹤,我国不仅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而且在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等机构迁地保护,进行了相关研究和种群复壮工作。丹顶鹤幼体容易感染血孢子虫。血孢子虫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血细胞内快速繁殖,导致个体患病甚至死亡。为了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北京动物园研究人员将一岁以内的丹顶鹤幼体移至防蚊大棚饲养。持续监测发现,采取该预防措施后,幼鹤未检测到血孢子虫感染。该措施已用于幼鹤野外放归前的阶段饲养。目前北京动物园已有6只丹顶鹤成功放归野外。截止2018年,由各地保护机构放归的16只丹顶鹤中,已有9只成功在野外存活,并有多只在野外繁殖了后代。

 

阅读科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相信大家都见过憨态可掬、黑白相间的大熊猫吃竹子的情景。研究人员发现,具有肉食动物消化道特征的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但是对食物的消化率却不足17%。而其它草食动物普遍能消化超过80%的植物性食物。那么大熊猫取食竹子,能获取足够的能量吗?

实际上,大熊猫每天至少花费10小时进食,同时它们还会选择营养最丰富的竹子种类,并优先取食营养价值最高的部位。根据季节不同,大熊猫会优先选择竹笋,其次为嫩竹与竹叶,最后为竹秆。这样的方式会让大熊猫获取足够的能量,进而维持恒定的体温。

在冬季, 大熊猫生活的区域气温常常能达到-20℃。大熊猫还有哪些“御寒神技”呢?大熊猫体表被毛,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近期,科学家观察到大熊猫喜欢用新鲜的马粪“洗澡”。它们会先通过气味判断马粪的新鲜程度,之后用脸颊轻扫粪堆,最后用马粪覆盖全身。这种并不卫生的行为很可能导致大熊猫感染致病菌或寄生虫病,然而科学家却认为这种奇特的行为一定对大熊猫利大于弊。在2020年的最新研究中,我国科学家在新鲜马粪中发现了两种“抗冷分子”——β-石竹烯(BCP)与氧化石竹烯(BCPO)。这两种物质通过麻痹大熊猫感受寒冷的感受器,减少了它对寒冷的感知,这样大熊猫在寒冬里依然保持正常的取食欲望,进而保证能量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熊猫的抗寒能力。

拥有“御寒神技”的大熊猫,却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种群数量逐渐减小,一度被定为濒危物种。1963年开始,我国先后建立14个自然保护区,通过科研助力大熊猫恢复种群数量,并通过立法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大熊猫从濒危物种变为易危物种。这是世界对我国大熊猫保护成果的肯定和支持,然而保护大熊猫的路还很长,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参与。

科普阅读

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别反转。鱼类、两栖类都可能出现性别反转,比如黄鳝,去掉一群鱼中的雄鱼,部分雌鱼就会变成雄鱼并产生正常的精子;乌龟的性别由龟蛋孵化时的温度决定,在44℃以下的环境孵化出的是雄龟,而在44℃以上的环境孵化出的都是雌龟.

雄性生育的海马:一说到生殖,我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雌性的伟大,但海马是个例外。海马区分雌雄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雄海马有腹囊(俗称育儿袋),而雌海马却没有。交配期间,雌海马把卵子释放到育儿袋里,雄海马负责给这些卵子受精。受精卵要在育儿袋里经过50~60天,才能发育成形,释放到海水里。爸爸的育儿袋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

 

谋“巢”害命的寄生蜂:在哥斯达黎加,有一种寄生黄蜂,当它要繁殖时,雌蜂就会抓获一只蜘蛛,随后用它的刺麻痹蜘蛛10~15分钟,期间寄生蜂会产下一颗卵,轻轻地把它黏附在蜘蛛腹部。蜘蛛恢复知觉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一两个星期后,寄生黄蜂的幼虫孵化出来,它用刺刺穿蜘蛛的胃,并从中取食。黄蜂幼虫在杀死蜘蛛前会将其榨取得一丝不剩。它向蜘蛛注射一种神经活性物质,诱惑其织一张形状完全不同于平时的新网。织完网后,黄蜂幼虫就会杀死蜘蛛并将它吃掉。接着把新织的网缠绕成一个茧(茧:蛹期的囊状保护物),将自己包裹在其中。不到两周的时间,黄蜂幼虫便可发育成熟,破茧而出。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垃圾分类有利于废物降解和回收利用。其中回收的厨余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好氧堆肥:厨余垃圾的好氧堆肥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助好氧细菌的作用来进行的。在堆肥过程中,厨余垃圾中 的可溶性有机物质直接被微生物所吸收;固体的和胶体的有机物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 解为溶解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微生物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合成等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 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放出微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体所必需的营养 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逐渐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

厌氧发酵:厨余垃圾的厌氧发酵过程就是在特定的厌氧环境下,厌氧微生物将厨余垃圾中的有机质进行分解, 其中一部分碳素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在这个转化作用中,被分解的有机碳化物中的能量大部分贮存在甲 烷中,仅一小部分有机碳化物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的能量来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蚯蚓吞食:蚯蚓喜欢生活在富含有机质和湿润的土壤中,它的繁殖能力强,消化系统非常发达。其体内富含 蛋白质分解酶、脂肪分解酶、纤维酶、淀粉酶等物质,具有极强的吞食有机物和土壤的能力。在蚯蚓的消化道中, 还有大量的细菌、霉菌、放线菌等与之共存,这使得蚯蚓具有转化改造有机质的特殊能力。蚯蚓能够处理垃圾, 在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阅读科普文,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1这只海洋小精灵是海兔(Ovula ovum),它警惕地竖起两只“耳朵”(触角)的这一瞬间,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耳朵的小白兔。海兔身体弱软,没有石灰质的外壳,它的贝壳已经退化为一层薄而透明、无螺旋的角质壳,被埋在背部外套膜下。这个可爱的小精灵是重要的神经生理学实验动物。海兔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反射活动——縮鳃反射,其反射弧如图2所示。海兔的身体受到刺激时,会将柔嫩的外鳃缩回体内,以此来免遭伤害。坎德尔在短时间内频繁的用水轻轻冲击海兔,缩鳃反射就会逐渐减弱,这是“习惯化”;然后接着电击它的尾部,海兔出现强烈的缩鳃反射,这是“敏感化”;随后,将两种刺激配对施加,每次都先用水轻轻冲击海兔,再电击其尾部,重复多次后,即便用水轻轻冲击海兔,每次也会出现缩鳃反射。坎德尔发现,连续叠加刺激海兔40次后,再只用水冲击,缩鳃反射只能持续一天;但是如果每天10次叠加刺激,连续刺激四天,缩鳃反射能够持续10天以上。坎德尔把负责这种缩鳃反射的一个神经节分离了出来,观察其反应。同时把神经元分泌的某种蛋白质分离出来,这种蛋白质就是今天称之为反应结合蛋白,是维持记忆的关键。为此,在2000年,坎德尔因为研究海兔获得诺贝尔奖。海兔还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动物。研究发现,藻类被海兔摄入体内后,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叶绿体被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并储存在海兔体内供其进行光合作用。然而仅有叶绿体是不能完成光合作用的,原因是藻类的叶绿体内部仅能合成维持光合作用的10%的蛋白质,其余的蛋白质都需要依靠海兔的细胞核基因来合成。

为了证明海兔细胞内具有这个基因,科研人员首先用海藻喂养海兔2周,发现在无食物供给的情况下,竟然健康地生活了一年之久。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海兔体本身具有维持叶绿体功能的基因。于是科学家将自己的视线转移到了海兔的DNA序列。测序的结果显示:海兔体内一段重要的DNA片段和藻类光合作用的相关基因有着完全相同的序列,而在其他动物体内尚未发现类似基因。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