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11-22
期末考试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炒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图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鸳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选自茅以异《中国石拱桥》)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讯(记者孙海悦)6月16日,由中国公路学会、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桥谱·第二卷》首发式在西安举行。

桥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组合,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快公路建设以来,中国桥梁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21世纪以后,中国桥梁快速发展。从数量上计,桥梁从30多万座增长到110万座,长大桥梁更是增长了5倍多:从类别上计,以前人们大都是关注公路、铁路、城市桥染,现在还有景观人行桥梁、峡谷大桥等等各种门类,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在技术上,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桥架强国之列。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中国近年来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杰出代表,成为“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

《中国桥谱·第二卷》仍以时间为主线,按梁、拱、斜拉、悬索四大谱系分别收录了900

多座桥,涵盖公路、铁路、城市桥梁;延续了《中国桥语》的编纂体例、装帧风格,在文字

上突出了技术特点、创新特色。

(摘编口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材料三:

“智能桥梁”技术是在桥梁建设和养护技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所形成的新一代桥梁建设和养护技术。“智能桥梁”技术能够实现桥梁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风险感知、快速响应和智能管理。而且,在包括勘察、设计、制造、施工、运营和养护在内的整个桥梁工程寿命周期内,“智能桥梁”技术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企业间协同管理创新。因此,“智能桥梁”的建造将促进基础桥梁研究、信息监管、智能决策和寿命期信息共享技术的发展,以及促进人员培训、技术交流和产业化示范。

为促进“智能桥梁”和桥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构建以协同和共享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桥梁生态”模式。

(摘编自《关于中国桥梁技术发展的思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梨树,甜了一方山水

李汀

从幽幽的青石板小路走进小院,青石板院坝里一棵老梨树,主干粗壮,树身上的纹路如沟壑、如断壁。正值盛夏,酷暑难热,走进小院,浓前密密,绿风荡漾。老陈坐在梨树下,眯着眼睛,见有人进了院子,赶快让座。快来,快来,这梨树下有细风,凉快呢。

没等我们坐下来,老陈仲手描了梨树上一颗梨子递过来。一尝,入口化渣,满口汁水,一行人连口称赞:好吃,好吃,老陈笑说:老梨树结的,坐在梨树下,老陈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梨树是爷爷栽下的,院子改造了好几回,可这梨树一直长在这里。只要说,陈家梨树那户人家,村里无人不知。地里干活累了,回到院子里,梨树下一坐,微风吹来,劳累顿时消了一截。人越活越老,这梨树却精神得很,越活越挺拔。

一次,见老树干上抽出一股新枝来,这新枝开花、结果,结了好大一颗梨子呢。你看,梨子多美,多像一盏盏灯!

我们抬头一看,衬枝上一颗颗梨子在阳光里晃动,仿佛有光在摇曳。小院子周围全是挂满“灯”的梨树,收梨子的车子就停在树下,人们咧着嚼笑,摘满一篮子梨子,就递给车上的人。树枝摇晃拍打着年子,有梨子掉在人们头上,惊起一片贞朗的笑声。整个村庄弥漫着一阵阵梨香。

老陈笑着说:村子里上千亩的梨树,都快四五十年了。想想,那时候自己三十多岁,栽梨树还真是不容易,每一棵梨树都有一个故事。

先说这棵栽在田坎上的梨树吧。顺着老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棵老梨树树皮开裂纵横,树枝沧桑蜿蜒,这棵老梨树不言不语,站在高高的田坎上守着这一因子的梨树,这是最早栽下的梨树了。那时候,村里人还喊我小陈,大家说,小陈,梨树能当饭吃?我不服那口气,不在大田大地里栽,就把梨树栽在田坎上,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这棵树上的梨就卖了近百元。当时,村里传开了:多栽苍溪雪梨树,不到几年就致富,要是栽上百十株,保你当上万元户, 一下子,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在田坎上栽梨树,有的甚至在大田大地里也栽上梨树,记得1984年,雪梨大户卢履清去北京参会,还把这梨子带到北京呢!老陈笑呵呵地说:我把这棵梨树命名为致富一号树。

一号树,就是示范树,就是带头树。

跟随老陈在梨树园里转悠,有一种甜润的气息充满心田、走到一棵歪脖子梨树下,老陈停下来,慢慢讲述起来。别小看这棵梨树,它是坚强树,载了三回,才栽活。老陈露出一脸的骄傲,一阵风吹来,歪肸子梨树摇晃身姿,像是在向人们致意。

说着,老陈带我们来到山腰一老井处,见一股加水从一光石缝流出,水光闪烁。令人惊奇的是岩石上有一老材,数丈之高,树身需两人合抱,树根却把这岩石团团抱住,岩石多洞,每个洞里都是老树的根须。老陈笑笑说:村里人看重这树呢,哈子树,火家猜猜吧。冬青村?香樟村?老陈摇摇头,又笑笑说:朵树,野砂朵树。老陈接着说:我们村开始发展梨树、就是先育这种野砂梨树,再在上面嫁接雪梨树呢,多艰辛的过程啊。

野砂梨,果皮褐色、拳头大小,汁多、酸甜,而清朝的《苍县志》载雪梨:“肉白如雪、味甘于蜜、清香无渣,入口即化……”由酸到甜,由砂梨到雪梨,梨子相伴人类走过了多么漫长的路程。由此看来,那时的苍溪雪梨已经在不断选育优化,品种众多了。到如今,有了早熟翠冠梨、中熟黄金梨,以及晚熟雪梨。不过,大家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肉白如雪、入口即化的雪梨。

老陈乐呵呵地说:人一辈子要干很多事,我老陈就干了一件事,种了一辈子的梨树。其实,老陈不也是一棵老梨树吗?甜了这一方山水,甜了这一村的乡亲。

(有删改)

写作(共50分)
附加题(8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