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二模考试试题

作者UID:19708797
日期: 2024-11-23
高考模拟
选择题
选择题组
简答题组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而言,诗歌阅读的起点是标题,创作构思恐怕也常常如此。道理很简单,一首诗的标题,就像一个人的面目,关系到给人的第一印象,传递作者的情感姿态、社会身份、文化取向以及诗人性格特点等信息,担负着主体识别的功能。仔细琢磨,标题的信息量很大,常带有时代信息。更多地,新诗标题可传达个性化的审美信息。如果你读多了新诗,就会注意到一个现象,不少新诗的标题起得富有韵味,本身就是好诗句。

与古诗相比,新诗标题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说明型,旨在向读者传达与诗歌内容、主题、情感、写作背景等相关的信息,留有古诗社交功能的痕迹,与古诗的实用性、规范性一脉相承;另一类是审美型,突出表达个人情感,弱化实用性、规范性传统,强调审美性、个人性。

吴承学讨论杜甫诗题,将杜诗中“承六朝而来”讲究规范、实用的标题称为精致型标题,而将突破规范、体现诗人独特审美追求的标题称为漫与型标题。新诗不妨借用这一说法,将咏物、写人、记事以及种种社会交往、赠酬唱和、望而知之的诗题,划为精致型标题,而将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望而新颖或难知的诗题,划为漫与型诗题。新诗诗题与古诗有一脉相承处,如咏物诗、山水诗、酬唱赠和诗,特别体现写实记事的传统。同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取向相同,“因事立题”“即事名篇”的观念依然是许多新诗标题遵循的原则。如此一来,新诗百年的标题中,像《再别康桥》《雨巷》《吹号者》《乡愁》《致橡树》一类说明性诗题可归为精致型标题,而《万物扎根于我》《周总理,你在哪里》一类审美性标题可归为漫与型标题。漫与型标题弱化实用性传统,突出审美独立性。标题本身讲究诗意,创造了一种新的传统,标题不再是配角,甚至可能像“标题党”一样成为主角。比如,《向太阳》《去雅典的鞋子》《黄河大合唱》《假如我们不去打仗》,都有相似的性质。

爱情诗从“五四”时期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在标题上大做文章,而非简单地说明一下完事。刘半农《尽管是》写于巴黎,是对住在对面的一个女子的观察,对她的悲喜的观察,与她一同的悲喜,是青春萌动的回应和表现。刘大白《心上的写真》,写青年对女性的爱慕和思念,与古典诗题完全不同。

“五四”初期,新诗对诗题审美的重视和强调是革命性的。诗的内容可能平淡,但标题却诗意盎然。王统照不是名气很大的诗人,但他《小的伴侣》这首诗,情真动人,标题富有诗意:

瓶中的紫藤,

落了一茶杯的花片。

有个人病了,

只有个蜂儿在窗前伴他。

虽是香散了,

花也落了,

但这才是小的伴侣啊!

有的标题和正文构成互动关系,有的构成游戏关系,有的制造悬念。与讲究实用的说明型、精致型标题不同,审美型、漫与型标题无法让你明了诗的内容,却能引起你的好奇和阅读欲。只看徐志摩的诗歌标题,浪漫气息就扑面而来,《这年头活着不易》《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我等候你》,一个解放了的新式青年形象在标题里就可呈现。

步入新媒体时代,诗题的“额头”地位更加突出。总体而言,突破了古诗题的范围,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除了诗的说明性,审美成为诗题的内在要求。一大批诗将诗题看成自我的确认方式,力求产生辨识度。诗题已成为诗人标举个性风格的有效方式。诗题的自觉成为新诗的一个新传统。

(节选自师力斌《新诗如何取标题》)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阁

黎锦明

过了中秋第二天,人家屋里的香灰都冷了,而陈家门口却更加了一番沸腾。陈四姑娘出阁了!左邻右舍早就将这消息喧传几天了。那一天天气很清明,屋前屋后的桂花正在吐放着馥郁的芳香,舞动着的轻烟,玲珑的山色,好像都替四姑娘抱了无限的欢意。

正堂里面一阵迅急的磬鸣,接着大门口的爆竹煮粥似的响动,和着送嫁的人们的欢叫,连几只偷贡饭吃的瓦雀子都吓的无影无踪了。在这当儿四姑娘由伴娘从内房扶出,对亲人连哭带诉地告了辞。最后轮到她的老寡母身边,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得一身只是乱颤,哭得四围的人都有些欷歔的意思了。

“上轿上轿,马家新姑爷等得肝油也冒出了!”抬花轿的几个少年们嚷着。他们都是从前四姑娘的玩伴,又是个个钟情于她的。如今她脱离他们高就了,哪个又不感到一种创伤的痛楚?那个又不灰心?他们只是说这是不屑理会的事,而又舍不得离开她,只好兴奋着替她压一膀子的轿扛。

伴婆和新娘移到轿边来了。新娘只是哭,她的妈妈也跟着哭,直待几个人将她掼进轿门。

只是她在里面哭的更热闹!一双着红绣鞋的六寸大脚一顿跺跺拍拍地蹴起来。

“看你这蛮婆好福气,这样长一双脚!”罗梅生咬紧牙关将轿门一锁的说,叫了声口号,四人一齐将轿举起,接着又是一阵爆竹的嘈响和哭声。

“如今世界变了,大脚姑娘行时了。奇怪!”后面龙春叹了口气说,似乎他再也不承认四姑娘是美好似的。

的确,这是乡里少年们值得希异的事,陈家庄放足的风习,实要算四姑娘为首倡。这大概是六七年前的故事罢。她还不过十一二岁年纪,她的脚才由母亲严厉地限制着捆扎起来,她反抗,号叫,也不知挨了多少骂,然而她没有一天不想方法来解放自己。“妈呀,城里的女人都放了,王四爷不说过吗?”她时时这么反复地央求,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明,马上给妈“信他那油嘴”一句驳翻了。然而这也是她的幸运,不几天果有一位由城里回乡的姑娘,打她屋门边歇轿,那双翘在轿门外六七寸长着浅肤缎鞋的大脚给她做证明了。“妈,楚家小姐不放了吗?那脚多松快!”她吐出高兴的话头又对妈央求了。“唉,我的儿,她是小姐们啊!像我们这穷户人家放起那样大有哪个要啦?”“我就赌咒不嫁!”她破涕为笑地说。这是为娘的心软,又想起这孤儿独女,又想起将来老时的零落……不禁默了下来。

他们已走出布满桂香的陈家庄了,沿着涧水直趋山径走来。四姑娘在轿里哭的越发凄紧了,清音在山谷里颤荡着,淅淅的流泉的唱答好似也为她同情,他们走到山腰那里一段生满了映山红的草坪头山来。那冬青树底下,那莲塘的尽头,他们不禁一齐顾盼过去,啊,那是何等令人可留恋的场所。

冬青树下是她日常留连的,她和她的嫂子当日中时便到这里来晒衣。她的力大,两脚又活泼,可以扒到那高而险的树上去支晒衣竿子。衣一件件地理,她一阵阵地对她嫂子攀谈。

她说“若是舅舅回乡来,一定要跟他进城念外国书去”,她说“哥哥有空时,我得抽工夫去习一两年汉书”,她又说“乡里没有一个不说我能干”。她这样抱了大志愿的口气,差不多成了父老们的奇谈,也是龙春一班少年们呶起嘴不屑于谈及而值得鄙薄的话。她自然觉得这班卑视女子的少年心理是不足以挂齿的。有时他们找她来打趣,她很有些傲视,也不留连,“呸”的一声飞跑了。但当薄暮黄昏时,她的屋前屋后都弥漫了他们相往返的缠绵山歌,金碧辉煌的残阳投到山腰上,她倚在树边,望着迷蒙的山色。

“哎呀,咱们再也捱不着榜榜槌了。算起来,我已经是八回啦,背上两下,肚皮上三下,脚杆上三下!”龙春又嘲着说,喘着气换了换肩,他们不禁全都笑了几声。

自然的,他们想,这莲塘边从此再也不见这娴婉的浣衣女了。平日只要天气晴和,她时常提起一桶衣服到这山腰的莲塘边来。西头有一带松荫,松荫上便是一段青石崖,她盘坐在崖边角,扎起袖,系紧裙子,徐徐地搓洗,默默地空想,那里有野卉杂莲花的清香,有山鹬的低唱,有翡翠的飞窜和斗然一条鱼跳出水面的微响。少年们便乘此机会来撩搭她了,对她斜视着,对她窃语着,她尽自动作着不理,有时但红着两颊只是掩住嘴笑。及到他们闹的开不得交,她佯怒了,将捣衣杵轻轻一摆——“拍!”“哎哟!”山坡头路已尽,这鼎鲜红的桎梏将这幽婉的少女灵魂载出乡境了!那大路前便是他乡的标界。标界的左方便是一所神王庙,庙前每年打过花鼓。一打花鼓四姑娘一定姗姗然来,如今她去了……

她去了,而这地所留下的映象,他们总不能忘掉罢。他们觉得那如鼎沸的人声仿佛还残留在山角里,清脆的锣钹与胡琴的余声还在缭绕。那是春季四月初了,禾田里的稻秧正在荣发,农人们已停下耕作,水牛一群群的在山腰闲着吃草。少年们玩了火龙灯后又议定打花鼓了。开台的那一天,远近的人众都忙着聚拢来,说是罗满娘子忙到连午饭也烧掉,陈七爷忙到连裤子也穿错。台就是搭在那山坡上,神王庙前。说是借来杨秀才家的喜帐挂了,又借了后山包府上的金漆桌椅与宁绸扎的莲花灯,开台打得起劲时,台底下的铜钱纸票子只是如飞的掼来。而他们用意无非都是在四姑娘身上罢。四姑娘一来,饰花旦的何妖精只是眉来眼去,扮小生的罗梅生只舞得八面威风,丑角陈三尽着涎皮搭脸的为她取笑,老旦龙春不安本分,当时要露出那圆的脸清脆的喉音。如今她要离去了!

而她犹兀自一无所觉的在轿里哭……

“唉龙春,怎么办?越哭越凶了。”台后扛的陈三咳了一声说。

“我也这末想哪!”罗梅生矫作愉快的声音答。

“要是哭坏了人,又是我们负担子呢。”谢三接着说。

于是龙春不自禁地呼道:“喂,四姑娘,我想你老是哭,哭得这样伤心,还是让我们抬回去吧!”

“你配!”四姑娘的哭泣陡然停止,嗷的一声说,“偏要哭!你不抬走是我的孙!”

1925年

(有删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邓卫玉书

(清)郑日奎

阅来谕,其论次仆文,似多假借, 不敢当。至谓仆以京华清署①,日与诸名公卿负海内文章重望者游,以故风气日上,似有所师承云云,仆捧读之余,不胜悚息。以仆文为佳,固未也;谓有师承,则无之矣。夫长安人物所, 巨公名流多在焉,则就正有道,是其地;又仆前官翰林,文学臣也,近虽改部郎,部务亦甚简,与读书论文事不妨,是其时矣;又仆嗜诗文,尝乐得从胜己者游,非专己自是者比,是其人。以是三者,宜乎来谕云云乃尔也。抑知有大不然者乎?仆性素拙且介,足下所知,雅不乐游尊显者门。或当迁除,朝参后,故例必往谒,不获已,问道已经,得其状,赧甚,然不可免也。姑造焉,则必先贿阍者,为婉词求其通。阍者犹不遽达,直曰:“属方有公事,君且去。”约以他日。既不敢强,复不敢违约。如期往,或不值;值矣,则下马拱立门外,阍者将刺入,良久,始出报曰:“属方倦,少憩也。”或曰:“甫进餐。”或曰:“方与某客谈未竟,君姑俟。”乃引至别室中,几席略不备,苟然命坐。良久,口且燥,腹且饥,或疲欲就卧。当此之时,面目不可以告妻子,每愤起欲弃去不顾,度于理又不可,勉俟之。良久,阍者趋前曰:“请见矣。”急从之入。

相见时,尊显者礼殊简贵;坐定,慰劳外,寥寥数语,都不及文章事。茶罢,三揖而别,如是而已。如是者一且甚,可再乎?

夫今之海内文章望者,大半皆居尊显、据要路者也。一旦闲署郎官骤通其门,而曰余以文章求教者也,谁则信者?且既无以厌阍者欲,初至必姑辞之,再则且箕踞以对。三往,鲜不笑且骂之矣。此虽主人之意必不然然谒者之难昔人已叹之况我辈尚未得入其门登其堂奉其色笑又安测主人意旨所在哉!仆性既拙且介,不工为佞,一旦作此举动,足未进,口未言,面已发赤;即使请益有获,所得几何,所丧已大,是以离群索居,不能坐进于此道,明矣。且夫文章信有师承,抑师又何尝之有乎?韩得《左》,柳得于《国》,庐陵得于西汉,眉山父子得于《战国策》,固未尝亲炙其人,受其提命者也。今名公卿手笔,固所景慕,然得其诗若文,读而私淑之,足矣;无已,更进而求之古,亦足矣。外以欺于人,而内以欺于心,则岂郑子所敢出哉?足下深知古者也,肯进而教, 以所不逮,亟请得执鞭以从。

【注】①清署:清贵的官衙。这里指作者曾任职的翰林院。

古代诗歌阅读
名著阅读
句子默写
材料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