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小学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22
复习试卷
语段阅读
阅读游记片段,完成练习。

(甲)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乙)汀江龙门(节选)

    虎舌洞位于龙门山峰腰间,其外貌像个老虎头,洞口狭小,只容一人弓身而入,洞内则宽敞如大厅堂,却日夜黝黑无光。在松明光照明下,可见洞中央有块巨石活像老虎舌,虎舌洞因而得名。全洞纵深100多米,时宽时窄,游人则需或扶壁而行,或匍匐以进。洞中石乳林立,有的倒垂,有的横出,光滑似玉,滴水有声。石笋、石蛋、石珠琳琅满目;石虎、石马、石麒麟、石鲨鱼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石鼓、石钟敲击有声,清脆悠扬;石桌、石凳如匠人造就。更奇妙的是,这里的石乳软如橡胶,明如琥珀,抓一把在手,可捏可搓可揉,像胶泥一样。但一带出洞口,这些灰白色石乳,转眼间就变硬,用力一捏,即散为碎粉。

(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练习。

含羞草为什么不羞了

    在我们上学必经之路的路旁,长着一株矮小的含羞草,它茎秆纤细,叶子是羽毛状的。只要一碰它,叶子就会合拢,整株含羞草就会低垂着头。因此,我们特别喜欢拨弄它,上学、放学经过处里,都争着去"羞"它,看它“羞”的样子,觉得有无穷的乐趣。

    今天早晨,骆宁抢在我的前头,蹲下身子去拨弄含羞草。忽然,她惊呼起来:“你们快来看呀,含羞草不羞了!"我和志玲跑上去一看,果真含羞草纹丝不动,我又拨弄了几下,奇怪,含差草的叶子真没有合拢起来。它的脸皮"厚"了起来,含羞草的叶子怎么不合起来了呢?大概是天气冷了吧?但是,我立刻把这一闪而过的想法否定了。记得几天前我偶然碰到一株含羞草,它的叶子很快就合拢了,可那天比今天还冷!到底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放学回家,我找来一本关于植物的书看,才知道这个秘密。原来含羞草的叶柄与茎轴相连的地方叫叶枕,叶枕内部细胞含有水分。当我们碰叶时叶枕上部细胞内的水分流到别的细胞空隙去,叶枕上部就褶皱起来。于是,含羞草就出现了“害羞”的状态。我们经常连续碰它,使它的叶枕内细胞的水分都流光了,而它还来不及补充的时候,就出现了"不羞"的情况。

    没想到小小一株不起眼的含羞草也蕴藏着如此有趣的科学知识,看来平时多注意观察和学习啊!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课内外阅读。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子也赶热闹似的映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星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阅读。

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快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远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我还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就在他的照像面前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总是要记在心上的。

阅读

始祖鸟不是鸟祖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鸟类是这样进化而来的。恐龙——始祖鸟——现代鸟类,你也这样认为,对吧?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比起成为鸟类的直系祖先,始祖鸟更可能只是个真正祖先的“大表哥”!别急着惊讶,下面还有更多始祖鸟的惊人真相正向你冲来。

1860年,人们在德国南部的某个采石场挖到了块奇怪的石头,上面印着一根羽毛,与现代鸟类的羽毛非常相似,石头能追溯到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当时的人们不禁猜想:难道,这是鸟类的远古祖先?没多久,人们就挖到了这个祖先的真身该怎么形容呢,“身披羽毛长着翅膀的小恐龙”或者“有牙齿且长手长脚长尾巴的怪鸟”?学者们给它起名为"Archaeooteryx”,源于古希腊语中“古代”和“翅膀”两词,中文译名“始祖鸟”。

然而在今天,随着越来越多新物种化石的出现,学者们发现:在鸟类进化的族谱上,始祖鸟似乎并不是那个能与鸟类后代连成一条线的老祖宗, 而是旁边某条分支线上的亲戚,当年把它定位为鸟类的祖先好像不对耶!

    虽然有还算宽大的翅膀, 但骨骼结构显示,始祖鸟缺少能不停扇动翅膀的强健肌肉,也无法做到鸟类鼓翼上升的动作,不过,它们翅榜和尾巴上又长又宽的羽毛能起到类似滑翔衣的作用,所以长距离的滑翔还是没问题的,这样也更适合. 在树木繁多的环境中活动。

    总而言之,“始祖” 之名,在目前的研究结果下略有不符之嫌,但不管始祖鸟是不是真正的鸟类始祖,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而在这数千万年的演化历程中,始祖鸟永远都是其中不可否认的一员。

(选自《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2018 年第 10 期)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的天空,(铺  捕)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它的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zǎi  zài)。早在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做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léng  líng)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研究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  斓)的色彩,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统计,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而“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晕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课外阅读。

多功能纳米战斗服

塔西纳里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内蒂克军事基地的一名科学家。他的研究目标是有一天为士兵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各种伤害的智能战斗服。

塔西纳里介绍说,科学家们通过运用纳米技术,改变原子和分子的排列,从而使纤维具有化学防护特性。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纤维在让清新的空气通过的同时,可以将生化武器释放的毒素挡在身体之外。

塔西纳里从事纳米技术研究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他表示,纳米技术主要是通过将原子和分子重新排列来制造新的产品。这种技术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却不容易。塔西纳里估计至少在10年以内,纳米技术还不会应用到计算机处理器和微型机械等产品上,但在新材料领域却是大有可为。人们可以改变塑料、石油、纺织物的原子和分子的排列,使它们具备透气、耐热、高强度和良好的弹性等特征。塔西纳里预计,他们研究、设计的具有化学防护功能的战斗服有望在两年内面世。

美国科学家运用纳米技术研制智能战斗服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他们(      )希望战斗服的面料具有化学防护功能外,(      )设想在战斗服内安装微型计算机和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这样,士兵将及时地得到警报,轻松避开射来的子弹。在他们的设想中,智能战斗服还能监控周围环境的重要变化,并运用纳米级别的材料获得像变色龙一样具有伪装的能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科学家们还设想到士兵有可能在野外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清洗衣物会有困难,于是他们正在研究一种能够“捕捉”气味的纤维。这种纤维具有分子大小的海绵体,可以吸收各种怪气味并把它们“锁住”,直至遇到肥皂水,再将怪气味释放。士兵的内衣、袜子等如果用这种纤维制造,将长时间不用清洗,这无疑会大大改善野战士兵的生活条件。

塔西纳里对纳米技术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纳米技术在军事、民用领域都会大有作为。将来有一天,通过纳米技术制造的微型机器人甚至可以在人体血液里游动,去修补破损的细胞。谈到人们马上就能享用的产品,塔西纳里介绍说,波士顿的一家公司运用纳米技术研制的塑料充气鞋垫可以使里面的氦气18个月不泄漏,从而使穿着者走路更舒适、弹跳更有力。

课外阅读。

最大的恐龙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身材最大的恐龙是震龙,它的身长有39米至52米!身高可以达到18米!体重达到130吨!也就是说,两到三条震龙头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从足球场的这个大门排到另一个大门。而如此______ (繁重  沉重)的庞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话,它那硕大的巨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______ (颤动  颤抖),就像地震一样。这就是“震龙”一名的含义。

震龙生活的时代是大约1亿6千2百万年到1亿3千6百万年前侏罗纪晚期。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 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达26米;雷龙,身长达21米。体重达25吨;超龙,身长达42米,肩部高达9.19米,臀部高达4.58米;马门溪龙,身长达22米;还有腕龙科的腕龙,身长达25米,体重有30~50吨。

这些巨大的恐龙都是吃植物的,高大的身躯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别大的食量,但是这些恐龙却全都长了一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脑袋和不大的嘴,怎么来满足那么大的食量呢?大概它们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学家推测,马门溪龙一天要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

想一想,一头马门溪龙23个小时要吃下多少树叶呀,还有成千上万其他的马门溪龙呢,还有更多的其他巨型蜥脚类恐龙呢。看来,那个时候地球上肯定是植物茂密、森林遍野,自然环境非常地优越,才使得这么多的庞然大物能够______ (悠闲  悠然)地生活在地球上。

现在,我们在陆地上再也见不到如此庞大的动物,能够与它们相比的大概只有生活在海洋里的______ (蓝  篮)鯨了。雌性鲸可以长到30多米,体重可以达到200吨重。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狼未必是“害兽”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狼似乎总和贪婪、凶恶、残暴联系在一起。但美国一些动物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狼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某个时期、某个地区等),不但有可能不是“害兽”,甚至还有可能有益于人类呢!

    例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在澳大利亚草原上,既无天敌,繁殖力又特别强的野兔泛滥成灾,把牧草啃了个精光。饥肠辘辘的牛、羊等家畜只得“望兔兴叹”。后来在动物学家的建议下,澳大利亚从异国“请”来了一批恶狼。很快,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前不久,南美一片森林出现了罕见的“鹿灾”——由于该地自然条件特别优越,鹿的繁殖速度惊人地快,最后数以百计的大鹿小鹿因缺少食物而开始啃食树木了。没过几年,森林一片肃杀——原来,被啃掉树皮、扫光嫩叶的树木经不住成群结(jiē jié)队的鹿的“蚕食”而纷纷枯萎。后来动物学家在“引进”了鹿的“杀手”——恶狼后,森林又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态平衡。

    美国阿拉斯加州荒原上的因纽特人则利用经过特别驯养的“驯狼”来代替猎犬拉雪橇。其实,狼的耐久力和耐寒力都优于猎犬,力量较大,速度较快,于是,“狼橇”已开始在当地风行。

阅读回答问题

荒芜了的花园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美丽的花木枯萎了,夜莺好久没有飞来了,只有有毒的恶草和刺人的荆棘生长着。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听不见别的声响了。

    美丽的池水,从前淙淙地流过石桥,现在因为没有人管理,渐渐地干了——干得见底了。有一天,忽然有好几个人到花园里来。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呈现出这样凄凉的景象,几乎要痛哭了。他们坐在亭子中的破椅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每个人脸上都露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一个人感叹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下去吗?”

    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努力把它修整好。”

    于是他们跑到池旁,坐在一块石头上,仔细地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荒芜的花园。

    青蛙带着一肚子的欢喜,从池岸下的石罅中跳出来听。

    终夜悲鸣的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哭声,在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他们热烈地讨论,还用粉笔在石头上画了好多草图,规划将来园中的种种布置。他们从早晨讨论到午餐时分,还没有商量好一件事。因为他们的意见有许多不能达成一致。

    青蛙暗想道:“为什么他们还不动手做工,只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讨论呢?”后来他们舍弃了将来的详细计划,转而讨论改造这座花园的入手方法。

A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铲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B说:“不对。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铲除恶草和荆棘,因为……”

C说:“我比较同意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D说:“C君,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

    他们各列了许多理由,互相辩论着,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从午餐时分一直辩论到下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还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扭打在了一起。

    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

    蟋蟀的期望也渐渐减弱了,它不愿意看见他们的争斗,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拖长它的音调,继续悲鸣起来。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一天,儿子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我说:“是很勇敢。可有些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他扬了扬手中的杂志,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

    “关于宗教,关于建筑,你懂多少?金牌历来都只有一块。”

    “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通过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人家征的是建筑创意,要像悉尼的贝壳状大歌剧院,有独特的风格。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

    儿子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

    “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矿泉水涌出来。再说什么样的建筑材料,可以长久地保持你所要求的透明度?还有你设计的飞梯,螺旋状,多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意见啊。”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

    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

   他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瞠目结舌。停了一会儿才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有删改)

阅读回答问题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垂下来。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水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水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无限扩展,此时此刻的我们,完全沉醉了。

(有删改)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