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11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未耜,且“神农能殖嘉谷”。由此可以推知(   )
A、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
B、 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C、 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
D、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各诸侯国“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加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出现所谓“政由方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些现象(   )
A、 促使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表明周天子仍然具有至上权力
C、 说明了分封宗法制的瓦解
D、 加速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
班固在《汉书》中说:“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这一局面出现于(   )
A、 公元2世纪后期
B、 公元2世纪前期
C、 公元前3世纪后期
D、 公元前3世纪前期
下面是战国时期某一诸侯国采取击败对手的策略。这一策略是(   )

A、 打草惊蛇
B、 远交近攻
C、 擒贼擒王
D、 声东击西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建构的阶段,即“儒学社会”的阶段。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 董仲舒提出了“独尊儒术”
B、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 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下面三幅图片能够反映的主题是(    )

A、 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少数民族的不断汉化
D、 统一国家建立与发展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A、 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
B、 以庸代役利于保证农时
C、 国家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
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用雷厉风行的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这里的他(   )
A、 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B、 变法得到广大人民和上层官僚的支持
C、 进行改革实现了北宋的富国强兵
D、 通过改革实现了“兵农合一”的募兵制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高僧求佛的行路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该高僧是东晋时期的法显
B、 这一事件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 体现了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 该事件促使日本佛学开始兴盛
时人评价军机处:“军机大计,罔不总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世人皆称军机处为枢密”。这表明军机处 (    )
A、 拥有决策权,类似于元朝的中书省
B、 机构设置简单,类似于宋朝的枢密院
C、 拥有行政权,类似于唐代的尚书省
D、 属于临时机构,类似于皇帝秘书班子
下图反映了明朝政府架构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避免行政管理的腐败
B、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C、 减轻皇帝的政务压力
D、 有效协调各部门权力
清朝时期,朝廷派驻藏大臣数员办理西藏事务,他们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直接传达皇帝旨意,后遂成定制。这一举措(   )
A、 消除了西藏的分裂割据势力
B、 促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C、 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D、 利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分封过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统治阶级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占其中的绝对多数。分封制不限于东方。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分封较夏、商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材料二:及至汉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然而,推行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度毕竟在中国土地上根深蒂固。秦朝统一后,原来的六国旧贵族仍在思念故土,而且秦朝的暴政并没有使人民感受到封建统一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人民难免对以前分封的时代存有怀念。因此,秦亡之际,在各阶层中又形成了一股要求分封的强大思想。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能够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分封,对于稳定社会形势,巩固和维护汉王朝的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刘庆涛 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北宋中期,由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客观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也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于是王安石便被推上了历史的潮头。经过王安石富国强兵的变法,宋王朝不仅做到了财政收支相抵且有盈余,军事力量也有所加强。但是不论变法措施在形式上多么完善,都会因皇权专制政体本身违背公正和人权的大道原则而难以实现其预期的变法目的,并且广大老百姓不可能成为变法的最终受益者,反而会成为借着变法名义被更加严酷剥削的对象。

——材料一、三均摘编自张金龙《论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