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和城市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瓷器制作】
材料一:明代御器厂自洪武末年设立以来,瓷窑数量不断增加,初期仅有20座,至宣德年已增至58座。同时,民窑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产生了像崔公窑、周公窑、壶公窑、小南窑等著名的民窑。这些瓷窑产量也极其惊人,御器厂建窑不久的宣德八年(1433年),就一次烧造各样瓷器443500件。官窑没落的万历年间,仍有一次烧造96624件、239000件等记载。至于民窑的产量,更是无以计数,不仅占据了遍及全国的国内市场,而且远销至亚、非、欧、美各洲,这些方面在全国制瓷业中均首屈一指。
——李希凡主编《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下编》
【商业城市】
材料二:而至明清,城市商业更是成熟,如北京明朝时,城内店铺林立,有三百六十行,还出现了许多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如米市、猪市,羊市、花市、煤市、缸瓦市等等。清朝时,北京商业更是超过明朝,庙市由22处增加为36处。除了北京之外,当时全国有“四大名镇”——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这几个地方,商贾辐辏,交易兴旺。
——徐康宁等《文明与繁荣中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
材料三:晋商是活跃于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晋商主导的“万里茶路”长5150公里。在运输过程中翻山越岭,闯沙漠,过草原,加之常常遇到盗匪抢掠路途之遥远与艰苦难以想象。晋商对待顾客秉持“见利思义,诚信不失”原则,所销售商品货真价实,“秤平、斗满、尺满足”。晋商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热心于社会公益,忧国忧民,如灾年设锅施粥以赈灾民,大捐军饷以助朝廷平定叛乱。
——蒋荣华《从晋商历史角度解读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