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数学试卷库
2022-2023学年苏科版数学七上尖子生考点培优专题训练4 动点问题
作者UID:11525262
日期: 2025-02-16
复习试卷
单选题
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
cm
, 若在数轴上画出一条长2020
cm
的线段
AB
, 则线段
AB
盖住的整点个数是( )
A、 2020
B、 2021
C、 2020或2021
D、 2019或2020
已知动点A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运动,第一次向左移动1厘米,第二次向右移动2厘米,第三次向左移动3厘米,第四次向右移动4厘米,……,移动第2022次到达点B,则点B在点A点的( )
A、 左侧1010厘米
B、 右侧1010厘米
C、 左侧1011厘米
D、 右侧1011厘米
数轴上有
,
,
,
,
五个点,各点的位置与所表示的数如图所示,且
.若数轴上有一点
,
所表示的数为
,且
,则关于点
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
,
之间
B、
在
,
之间
C、
在
,
之间
D、
在
,
之间
有理数
,
,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个数有( )
①
;②
;③
;④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正方形纸板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
对应的数分别为1和0,若正方形纸板
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则在数轴上与2020对应的点是( )
A、 A
B、 B
C、 C
D、 D
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1,现将点A沿数轴做如下移动:第一次将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
1
, 第二次将点A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
2
, 第三次将点A
2
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
3
, 按照这种移动规律移动下去,第n次移动到点A
n
, 如果点A
n
与原点的距离不小于20,那么n的最小值是( )
A、 12
B、 13
C、 14
D、 15
如图,在数轴上,点
表示
,将点
沿数轴做如下移动,第一次点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第二次将点
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
,第三次将点
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按照这种移动规律移动下去,第
次移动到点
,给出以下结论:①
表示5;②
;③若点
到原点的距离为15,则
; ④当
为奇数时,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如图,A、O、B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20、0、40,C点在A、B之间,在A、B两点处各放一个挡板,M、N两个小球同时从C处出发,M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数轴负方向运动,N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数轴正方向运动,碰到挡板后则反方向运动,速度大小不变.设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秒钟(0<t<40),当M小球第一次碰到A挡板时,N小球刚好第一次碰到B挡板.则:①C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0;②当10<t<25时,N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可以表示为80﹣4t;③当25<t<40时,2MA+NB始终为定值160;④只存在唯一的t值,使3MO=NO,以上结论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填空题
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
, 点B表示的数为30,点M以每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其中点M、点N同时出发,经过
秒,点M、点N分别到点B的距离相等.
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甲、乙两动点分别从正方形
的顶点A、C同时沿正方形的边开始移动,甲点依顺时针方向环行,乙点依逆时针方向环行,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3倍,则它们第2021次相遇在
边.
如图,数轴上相邻两个整数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圆的周长为4个单位长,在圆的4等分点处分别标上0、1、2、3.先让圆周上表示数字0的点与数轴上表示-2的点重合,再将数轴右半轴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在该圆上(如:圆周上表示数字1的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则数轴上表示2020的点与圆周上表示数字
的点重合.
同学们都知道:
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同理,
可以表示数轴上有理数
所对应的点到-2和-3所对应的点的距离之和,则
的最小值为
.
如图,A点的初始位置位于数轴上表示1的点,现对A点做如下移动:第1次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B点,第2次从B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C点,第3次从C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D点,第4次从D点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E点,…,依此类推.这样第
次移动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020.
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
表示1,现将点
沿轴做如下移动,第一次点
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第二次将点
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第三次将点
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按照这种移动规律移动下去,第
次移动到点
,如果点
与原点的距离不小于20,那么
的最小值是
.
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C表示的数为6,点A表示的数为-4,点B是AC的中点,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1秒(t> 0),另一动点Q,从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且P,Q同时出发,当t为
秒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
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与3.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正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匀速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PQ=
AB时,t=
.
如图,已知点A、点B是直线上的两点,AB=12厘米,点C在线段AB上,且BC=4厘米.点P、点Q是直线上的两个动点,点P的速度为1厘米/秒,点Q的速度为2厘米/秒.点P、Q分别从点C、点B同时出发在直线上运动,则经过
秒时线段PQ的长为5厘米.
如图1,在一条可以折叠的数轴上有点A,B,C,其中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16和9,现以点C为折点,将数轴向右对折,点A对应的点A
1
落在B的右边;如图2,再以点B为折点,将数轴向左折叠,点A
1
对应的点A
2
落在B的左边.若A
2
、B之间的距离为3,则点C表示的数为
.
点
P
从原点向距离原点左侧1个单位的
A
点处跳动,第一次跳动到
OA
的中点
A
1
处,第二次从
A
1
点跳动到
OA
1
的中点
A
2
处,第三次从
A
2
点跳动到
OA
2
的中点
A
3
处,如此不断跳动下去,则第6次跳动后,
P
点表示的数为
.
如图,数轴上两定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8和14,现在有甲、乙两只电子蚂蚁分别从A、B同时出发,沿着数轴爬行,速度分别为每秒1.5个单位和1.7个单位,它们第一次相向爬行1秒,第二次反向爬行2秒,第三次相向爬行3秒,第四次反向爬行4秒,第五次相向爬行5秒,
,按如此规律,则它们第一次相遇所需的时间为
s.
解答题
如图,已知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表示的数是﹣6,点B表示的数是9.点P在数轴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同时,点Q在数轴上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负方向运动,当点Q到达点A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已知a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
的相反数,且a、b、c分别是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C是
的中点.
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
,4,P、M、N为数轴上的三个动点,点M从B点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N从A点出发速度为M点的2倍,点P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
如图,P是线段AB上不同于点A,B的一点,AB=18cm,C,D两动点分别从点P,B同时出发,在线段AB上向左运动(无论谁先到达A点,均停止运动),点C的运动速度为1cm/s,点D的运动速度为2cm/s.
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a、b,满足
, 原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
如图,点O为数轴的原点,A,B在数轴上按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点B表示的数为8,AB=12.
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10,点M、N分别从原点O、点B同时出发,都向左运动,点M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N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
已知,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b表示,且(
ab+100)
2
+|a﹣20|=0,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如图,将数轴在原点O与点C处各折一下得到“折线数轴”,点A表示8,点B表示20,点C表示12,我们称点O与点B在“折线数轴”上相距20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速度沿“折线数轴”正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C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1单位/秒速度沿数轴负向运动,从点C运动到点O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之后也立刻恢复原速,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
试卷列表
3.4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3)——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总复习题——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3.4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1)——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3.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1)——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3.1投影(1)——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3.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3)——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2.3三角形的内切圆——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1.3解直角三角形(2)——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3.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2)——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3.3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3.4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2)——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3.1投影(2)——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第3章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 复习题——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第1章 课题学习 测量小山的高度——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
教育网站链接
在线组卷
课件下载
评课网
课件工坊
PPT模板
排课软件
云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