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试
第二试
第三试
第四试
考 试 内 容
三民主义、建方略、中国国民党革命史
法学通论、经济学理、政治学原理、中外近百年史、中国人文地理
现行法令概要、国际条约概要、木省财政、水省实业及教育、本省路政及水利
前三试均为笔试第四试为试,注重应试人的经验及才识
据此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 )
地区
应考人员
录取人员
江苏
374
28
湖南
226
18
浙江
197
5
江西
172
安徽
163
湖北
134
6
机构
执政官
元老院
公民大会
主要活动
1.根据元老院命令抽签分配行省。
2.来利乌斯不仅为克雷莫纳等殖民地征集了足够的殖民者,而且让元老院同意两个殖民地。
1.元老院决定抽签分配执政官行省,并命令征集更多军队,重新装备舰队
2.批准根据指挥官斯奇庇奥提出的条件与安条克签订的条约,并建议公民大会照准。
1.根据元老院的要求,批准对安条克的条约。
2.举行执政官和裁判官选举,只有诺比利阿获得多数票当选。雷必达据说因未得元老院许可私自离开自己管理的西西里行省,不受欢迎而落选。
类别
职务
选拔方式
第一级
普通文职
通过竞争考试
第二级
领事人员
推荐的基础上考试
第三级
海关税收
直接从各附属部门选拔
第四级
高级官员
按政党分肥的方式任用
材料:《吕氏乡约》是以吕大钧兄弟为代表的士大夫把宋代儒家学说贯通到乡村治理的历史性尝试。吕氏兄弟提出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乡治纲目,勾画出一幅以社会教化为纲,以实现乡民自治为目的的基层社会治理蓝图。《吕氏乡约》是由士绅倡导、乡民共同约定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成为历代乡规民约的范本。
明代心学家王阳明巡抚江西,鉴于南赣地区为民乱聚会之地,加力整治。他依据圣训亲自制定了《南赣乡约》,在前面的谕民文告中,王阳明指出,地方民乱不仅是由于人性和教养不同,“亦由我司治之无道,教之无方。”“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患难相恤,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一措施成效显著,《南赣乡约》也广为流传,为很多地方的乡约组织沿用。
——摘编自黄熹《乡约的命运及其启示》
材料:北洋政府在法律上最终废除了中国古代官吏任用中的恩荫制与捐纳制及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将除议员与军官之外所有官员统称为文官。对文官的任用采取留任旧任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办法。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官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同时又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对考试作具体规定,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规开始制定于1913年,其后经过1915年和1919年两次补充和修改,对考试机构、种类,资格、程序、录用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并不具备统一实施近代文官制度的政治条件。因而上述文官制度的实际施行范围主要限于中央政府,有实力的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并且,遗憾的是北洋政府一直没有公布关于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确定代表了中国人事制度和官吏近代化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成败得失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借鉴意义。
——摘偏自赵海梅《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英国在长期不断的宪政改革之下,率先建立了现代民主体制;而法国则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历经数次革命和复辟,终在19世纪末确立起民主共和政体,其历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更为世间所罕见。渐进的英国民主道路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政体中的有利因素,保持了政治稳定,避免出现社会大动荡;而激进的法国民主化则彻底重塑了政治体制,社会秩序在流血冲突中被打破、重塑。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