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22
期中考试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发展,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畔式的诗篇。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救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而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自20世纪末以来,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思潮,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呈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面对现实的向下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为普通百姓呐喊,同时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同时,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在诗坛也没有缺席,他们用文言创作的格律诗词表现社会生活,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诗歌是一门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运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绝伦,成为我们民族气质的体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感,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摘自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建立职业培养,技术技能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相关人士认为,一方面,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实操技能的训练和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应推出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特晋升机制,为各个级别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职业晋升通道。因此,促进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责任。还需要多部门有效联动,形成百花齐放的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让进入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生看到希望,扭转“唯学历论”的教育期待与制度设计。

(摘编自黄冲、陈文琪《职业教育要成为主动选择六成受访家长表示需提高教育质量》)

材料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拟从法律层面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建议“国家采取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个现实情况是,职业教育学校长期被“另眼相看”,很多学生和家长宁可没有“大学”二字,也不要有“职业”二字。

这种比较普遍的心态是对当下职业教育尴尬现状的折射。时至今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仍然束缚着很多人的思想。在很多人看来,职业教育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只有“成绩差”“没前途”“被淘汰”的孩子才会去上职校。很多家长对孩子上职校后的前途也普遍表现出担忧与悲观的情绪。

这些观念的背后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明显差距,和学生对自身成长成才期待的落差。当然,这种认识也与就业端对职教生的区别对待密切相关。想在大城市落户,多数城市的基本要求是本科学历,仅有少数城市对中专以上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放开了落户限制,公务员考试很少有岗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开放,职称评定上职校毕业生也饱受不公平待遇……

事实早已证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是确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享有同等地位的关键。在这方面,制造业强国德国有不少经验可资借鉴。德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普职分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禀赋选择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而且,读职校的学生并不全是考不进普通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即便选了职业教育,也有机会改变轨道。更关键的是,职业教育就业渠道畅通,蓝领工人有着体面的收入,技术技能人才有着光明的前途。

当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还要求职业教育苦练内功,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输出赢得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改变全社会的认知。这尤其需要各级政府严格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全面建立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和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为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现状。

(摘编自李一陵《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现象要动真格》)

文学类文本阅读

昆明记(节选)

于坚

①翠湖是我的天堂。武成路几乎每条小巷都通着翠湖。我小时候在里面学会钓鱼,学会游泳,后来考大学的时候在里面背习题,恋爱的时候在里面找座位,也经常去里面听民间音乐会,翠湖每天都有数十个自发的小型音乐会在举行。闹市里藏着这样一个林木幽深、湖光潋滟、庙宇林立的地方,真是福气。世界上湖多的是,但像翠湖这样的位置还真是不多。车水马龙的地区,没出现购物中心,忽然,连天乔木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个湖,位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那样的核心地带,在别的文化中恐怕不可思议,黄金地段,却闲着。同样是黄金地段,恐怖分子可以摧毁世贸中心,却没法摧毁翠湖,那是一个“无”。对于本地居民,翠湖却是一个教堂那样的地方,里面供奉的不是上帝,而是原生态,原生态是什么,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是那种载我以生、载我以死的大块,李白“大块假我以文章”的大块。这个教堂教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天然、安然、怡然、悠然、淡然、浑然、阒然、释然、飘然、幡然……世界,如果悍然硬插,灾难是预设的,只是时间还没到而已。

②翠湖中间有个图书馆,是个《红楼梦》里面“潇湘馆”那样的地方,玻璃窗,外面是湖影波光,周围是长廊柳树。我青年时代经常在里面读书。西南联合大学时代,许多作家诗人都在这里看书,殷海光、钱穆都在里面看过。图书馆里面的座位是腰部通洞的藤椅、磨刀石般的条凳,还有许多火腿桌,就是那种椅子侧面有一个小圆桌,刚好可以放一本书,看上去像一只撒过盐巴正在泛白的宣威火腿。图书馆什么椅子都有,草墩、竹凳,有的椅子独一无二,要占到这一把得第一个进馆。看书的桌子是长桌,桌子边被各种袖子抹得发亮。我有时候闻见沈从文长衫的气味,有时候瞥见汪曾祺躺在藤椅里打鼾,他们都是我年轻时心仪的作家,多年研习他们的杰作,深有所得。我相信翠湖图书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图书馆,书藏在二楼,你在标签盒里查到要看的书,写在卡片上交给一楼的管理员,她戴着老花眼镜,总是念叨:看书的注意啦,不要折边,不要折边。卡片排好队放进一个藤编的篮子,就被一根绳子提到天花板上的一个洞里去了,过一阵,你要借的书就装在篮子里放下来。这本书从天而降,似乎变得非常神圣,总是令我提起精神,聚精会神地看。我从来没有见过楼上那个找书的图书管理员,多年后我找到了他,当我读到博尔赫斯,我知道了,他就是那个图书管理员。

③我家在八十年代搬到翠湖西面的西仓坡。家在四楼,楼下就是诗人闻一多被枪杀的地点,从我家的窗口可以看到后人为他立的殉难碑。我把这个看成我与诗歌的一种缘分。有一天我带着一大群诗人来到这里,点上红烛。

④翠湖旁有两座山,一座是圆通山,还有一座是五华山。圆通山是翠湖天堂的保护屏,林木幽深。圆通山满山是花,春天,花开得半个天都是红的。有一次,我走在海棠树下,忽然,一些句子出现了,这是1973年,我写出了我的第一首新诗:

我沐浴着月光在草丛中漫步

蟋蟀们拨动了欢乐的琴弦

像在寻找伴侣  又像在倾诉衷肠

这美妙无比的音乐啊

把我带进思想的小湖

平静的湖水啊

闪亮的涟漪下是绿色的深渊

沉睡吧  夏天的翠园

我只把这句话留在你长长的梦境

当生命属于我自己的时候

我要为你画一幅最美的春天……

⑤至于五华山,则是五华区得名的由来。五华区,谁也没有考证过是哪五华,我记得年轻时候将王勃的《滕王阁序》背得滚瓜烂熟。“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番之榻”,文学总是导致想象,但我从来没有想象过南昌,我一直把王勃当成昆明人,他写的就是昆明五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就是滇池。在五华区,我结识了许多相处一生的朋友。他们有诗人、艺术家、画家、音乐家等等。我经常感觉这地方正在发生着“文艺复兴”。我们在尚义街六号谈过这个话题。我记得那些遥远的夜晚,我们这些将要成为诗人、作家、艺术家的人在武成路与翠湖之间的街道小巷闲逛,彻夜长谈。有时候我正在翠湖边上发呆,忽然有人用一叠纸在我头上敲一下,啊,是诗人杜宁,他刚刚写了一组诗,正在到处找读者呢。立即展开,当场朗诵。从春到秋,总是有人在某栋小楼的二楼吹笛子,有人在用老唱机放肖邦或者贝多芬的某一乐章,有人在一棵老树下讲故事,周围围着一群麋鹿般的耳朵:有人在弹吉他,有人在拉手风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并非古代的传说。

⑥有一次在火车上,大家说起自己的家乡,这个世纪的流行的风气是“生活在别处”。八个人,七个都以在外面奋斗为荣,在深圳、在纽约、在北京、在巴黎……只有我说,哦,我是昆明人,我在那里住了一辈子。大家很惊讶,我接着告诉他们,我是个诗人。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白之生,母梦长庚星, 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喜纵横术, 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诸人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白与吴筠善,天宝初,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诸八人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