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21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烂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州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了《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人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河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车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团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加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春皇汉式,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儿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由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桥”。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我想,可能是不想把晦气留在自己家里吧。

舅妈说:“我这小姑子三年前不见了,小卿也不知道她娘去了哪里。我们找了她整整三年,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

“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

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陶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

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脸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那可怜的灰烬还保持着照片的模样。舅妈声音尖厉起来,抓住小卿的细胳膊:“你把照片都烧了!这是为啥?”

“我娘没死,她找我爹去了。“小卿嘤嘤地哭出声来,她不相信母亲离世了。

舅妈最终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您看,这个行不行?我只找到这一张。您说一个年轻女子,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师傅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

“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

“大概十三年前吧。”舅妈说。

我看到的那张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有些暗淡模糊,我很奇怪,以往,师傅对照片质量很挑剔,而这一次,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

一切准备停当,师傅开始作画,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这是老规矩。师傅告诉我,眼睛是幅肖像画的魂魄,只要魂魄活了,这幅画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面对草稿,他稍微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直到第四天傍晚,漫长的作画过程还未能结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特别突兀刺眼,我看到,师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我反复看着那张旧照片,看着照片上青春而朦胧的脸庞。再看看素描纸上,那一个意气风发而清晰的面孔是多么得来之不易啊。

师傅疲惫不堪地说:“明天早晨收尾。”

第五天一早,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宣纸下西是空荡荡的东西,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

舅妈把小卿从院子外引进来,师傅和蔼地拍拍她的头,问:“你见过那张画没?”整晚,只有她一个人在屋里。

小卿摇摇头,又摇摇头。

师傅挥了挥手,然后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胆战心惊地地看着他,束手无策。

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他甚至茶饭不思,每天傍晚回店的路上,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许多。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铃铛急驰而过,都把他惊得歇息几分钟才继续前行。

又过了五天,小卿母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头发等细微处,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那一刻,师傅四肢摊开,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汗湿衣袖,头发打着绺垂在额头上。小卿看到画像,突然间趴在桌子上,放声痛哭。

为了保护,我背着画夹,回到了店里,画夹被我放在柜台上。临睡前,我看了画夹最后一眼,眼睛才沉沉地闭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来,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我从床铺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摸向柜台,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声音仿佛来自屋外,店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它,脚落下去,感觉像是落进了深渊之中。借着淡淡的月光;我发现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个人,正静静地站在那里。

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的脑子瞬间便凝固了。

画像的事就此结束。师傅彻底放弃了为小卿母亲画像。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他。师傅再也没有出现,我不死心,走了整个城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1951年的一天,我的画店里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我是小卿,”她说,“我想请你画一张肖像。”

我急忙热情、手忙脚乱地请她坐下来,小心地问她:“找到你娘了吗?”

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我站在那里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问我为哈哭泣。我指着照片说:那是我娘。把把我揽在怀里,也是放声大哭。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

“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

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项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威德。

我潸然泪下。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万里,字延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水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 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迫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初,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

东宫进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 迁左司郎中。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诧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快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更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 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文节。

(节选自《宋史》,有副改)

注:①追胥:追程的公差。②掖垣;泛指高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