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实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2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1-22
开学考试
单选题,共15题,每题3分。
非选择题,共55分(16题14分,17题13分,18题16分,19题12分)
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

邓玉函、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泛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

美术

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

西洋乐器

建筑

教堂、圆明园

材料二: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续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甲午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

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缩影,是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代表家族

家训

中国古代士大夫

范仲淹(宋)

孝道当竭力;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共同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大参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

——摘编范仲淹《戒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规》《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义庄规矩》

中国近代有志之士

左宗棠(清)

天地民物,莫非己任。挺身任事,不敢推诿……丈夫事业,非刚莫济。任人所不能任,为人所不能为,忍人所不能忍。

做官不要钱,乃本分事;一芥不取,一尘不染;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孙贵颂《左宗棠家训:读书、明理、谦逊》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

刘少奇

“四不准”:1、每到一地,不要人家接送;2、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3、不准向人家要东西;4、参观时不要前呼后拥地陪同。

——徐峰《品品老一辈的红色家训》

陈云

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

——徐峰《品品老一辈的红色家训》

材料展示了以家训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围绕材料任意选取角度,结合具体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言之成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