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同于婆罗门教以“梵”(由祈祷而得到的力量,亦引申为世界的主宰)为至高无上的观念,(早期的印度)佛教不承认有世界创造之神,学界普遍认为当时“佛教是人类至上的宗教,把人置于整个宇宙之上”,这一宇宙观为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婆罗门教是印度宗教思想的大集合。佛教的创始人佛陀对教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实现了教义的基本统一。婆罗门只是一个阶层,除了种姓家族关系外并无其他关系。佛陀在传教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宗教团体一僧团,使佛教成为有组织的宗教。
——摘编自林太《印度通史》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因此得以广为传播并扎根于中国本土。此时的佛教以其奥义打动了一流的学者,佛教著作呈现出剧增的趋势,不但外来的佛教经典得到了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也纷纷问世。国人还主动西行取经,点燃了佛经“经典翻译”的热潮,如法显西行就是中外交流史上的壮举。佛经的翻译也使得佛学流派和思潮出现,对后世佛学思想带来深远影响。佛学还攀附当时中国的文化,与道家和儒家等中国本土文化汇通,借以传播并丰富了中国人的思想世界。
——摘编自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