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及近代对外贸易】
材料一:明清两朝不仅与亚洲各国,而且与欧美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贸易联系,其海上贸易可谓全球化了。例如,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海贸易后的几十年里,向中外商人开放的大大小小港口计有一百多处,逼及沿海南北,而以广东最多。清代商船的数量不断增加,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也不断增加。如1758~1767年的10年间,贸易总值为288045650两,而1828~1937年的10年间增至为784864050两。明清时期的航海贸易,中国之所以占绝对优势,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在宋代已经达到的高水平上惯性向前发展的结果,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手工业品工艺精湛,中国输出的商品不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而且物美价廉。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以禁为主,实际上,随着政策的时宽时严,对外贸易从未间断,有时还出现了较大发展。郑和的航海活动震动了西太平洋和印度详沿岸各国,各国统治者纷纷遣使"执圭棒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使中国所特有的朝贡贸易发展到了极点。这在客观上对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时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近代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重(1871-1936年)占进口总值%
年份 | 鸦片 | 棉布 | 棉纱 | 棉花 | 煤油 | 糖 | 钢铁 | 机械、工具 | 化学染料及颜料 | 交通器材 | 其他 |
1871-1873 | 37.7 | 30.2 | 2.8 | 3.8 | — | 0.9 | 0.9 | — | — | — | 23.7 |
1891-1893 | 20.5 | 20.5 | 14.6 | 0.9 | 3.7 | 2.7 | 1.8 | 0.5 | — | — | 34.8 |
1913 | — | 19.3 | 12.7 | 0.5 | 4.5 | 6.4 | 5.3 | 1.4 | 5.6 | — | 44.3 |
1920 | — | 21.8 | 10.6 | 2.4 | 7.1 | 5.2 | 8.3 | 3.2 | 6.4 | 0.8 | 34.2 |
1931 | — | 7.6 | 0.3 | 12.6 | 4.5 | 6.0 | 6.2 | 3.1 | 8.0 | 2.6 | 49.1 |
1936 | — | 1.5 | 0.2 | 3.8 | 4.2 | 2.2 | 13.2 | 6.4 | 10.8 | 2.3 | 55.4 |
——摘编自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