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1999年,中国科研团队和学者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揭示了各国现代化的一些共性特征,为我们认识各国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工具。阅读材料,完成相应要求。
材料一:如图中相关内容所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将人类社会按发展水平依次分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四种形态,每一社会形态都有其对应的由经济、文明(化)形态区分开来的时代-社会发展阶段,每一社会发展阶段又都分为“起步—发展—成熟—过渡”四个具体阶段。该理论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过程叫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过程叫第二次现代化。(注:图中的国家总数是131个,都是人口超过百万且有可靠统计数据的国家,覆盖全球人口的96%)
材料二:中国现代化水平(截至2018年)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 现代化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百分比 |
绝对数值 | 世界排名 |
45 | 48 | 45% |
注:①“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用“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来反映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并据其世界排名将国家分为欠发达国家(排名80名以后)、初等发达国家(排名41-80名)、中等发达国家(排名21-40名)、发达国家(排名前20名)四类,前三类统称发展中国家。
②1970至2018年期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从21上升到45,世界排名从第78位提高到第48位。
③分地方看,2018年,中国34个省级地方中,京、沪、港、澳、台5地具有发达水平特征,津、苏、浙、粤、闽、鲁、渝、鄂8地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特征,陕等其余21地具有初等发达水平特征。
材料三:“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如果说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那么知识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就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点;第一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征服,第二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