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军事力量间的对抗,探究战争的细节,有助于吸取战争的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军在鸦片战争中使用的火器,主要是仿造明代引进的“佛郎机”“鸟铳”“红夷炮”等西方火器样式制作的,射程短,射速慢,且无定期修造、报废、更换的制度。……1825年,歇夫列里已经提出黑色火药的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2KNO3+3C+S=K2S↓+N2↑+3CO2↑,据此,最佳火药配方的硝硫碳配比应为74.84%、11.84%、11.32%,
但关天培的火药配方仍是传统的硝硫碳8∶1∶1,也无法像英国一样在工厂中生产高纯度硝和硫,使原本就落后的枪、炮实战效能更减。
材料二:邓廷桢认为水师船炮不敌英国的主要原因不是偷工减料,而在于乾隆年间就对船的形制、设施有明确规定。由于没钱制造更大更好的军舰,为保持水师战船对民船的优势,朝廷强制规定民船的大小尺寸,限定民船出海携带的火器、粮食和淡水的数量。根据当时清军的编制,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主要负责缉拿海盗,维护沿海治安。面对这一情况,清朝官员大多主张陆战,在海岸广修炮台防御工事。
材料三:当时清朝有军队约80万,英国远征军最多2万人,英清人数为1∶40。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每遇战事,需要从各驻扎地抽调兵丁。清朝的调兵速度大致为:邻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清军并非全员作战,比如在1841年8月厦门防御战中,4 300名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参战者不足2 000人。
——以上材料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