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河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二)试卷

日期: 2025-04-11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谭嗣同曾言:“欲强国,必储人才;欲植人才,必开幼学;欲端幼学,必禀母仪;欲正母仪,必由女教”“妇学实乃天下存亡之大原也”。由此可见,谭嗣同(    )
A、 借由孔教的名义提出革新要求
B、 意图推进社会习俗的更新
C、 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 旨在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1935年英国人制定的《印度政府法》,使得参加普选的选民已达3500万,其中包括600万妇女和300万“不可接触者”,国大党通过选举获得的议会议席高达70%。这一法令的通过(    )
A、 标志着印度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B、 确立了国大党在印度的主导地位
C、 瓦解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D、 彰显了印度自治运动的巨大作用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市,除了专门的酒楼、茶馆、食店(风味饭店)、肉行、饼店、鱼行之外,还有许多流动商贩,产品包括点心、干鲜水果、肉脯等不下百种。东京城商铺林立,一应俱全,尤其是来自海外的香料铺也出现在街头,说明当时市民百姓阶层也开始使用香料了。宋代政府让各类商人组成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盐、茶等商品具有特殊性,往往会由政府专营。

——摘编自刘永加《唐宋时期如何活跃消费市场》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严峻的局势催生了国货运动,国民政府工商部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官办的《广播周报》专门开辟了无线电问答节目,围绕国货访谈展开讨论。此外,民国时期的报馆、杂志社与出版社等亦聚焦于国货运动,登载了各种有关国货运动的文章、评论、条例与统计报告等。在提倡国货运动的声浪中,多数城市富裕家庭衣食住行的必备品至少部分由洋货变为国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相关状况

时间

中国进出口状况

1978年

我国进出口总额只有355亿元,不足2018年的千分之二。

1979年

中国进口第一批可口可乐,这在当时算得上是奢侈品。此后,惠普、通用、东芝、夏普等品牌陆续进入中国。

1978年到2017年

我国出口总额从168亿元提高到15.3万亿元,增长914倍,年均增速为19.1%。2017年中国“双11”购物节吸引了225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第1分钟就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涌入,手机、服饰、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受到海外消费者的热捧。中国人实现了轻松地“买卖全球”,中国则一步步晋升为“世界工厂”,又逐渐转变为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人买卖遍全球》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