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五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科素养检测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9-27
月考试卷
积累运用。(30分)
阅读《儒林外史》的片段,完成题目。

①向知县拉他坐,他断然不敢坐。向知县急了,说:“崔大老爷送了你来,我若这般待你,崔大老爷知道不便。”鲍文卿道:“虽是老爷要格外抬举小的,但这个关系朝廷体统,小的断然不敢。”……向知县备了席,摆在书房里,自己出来陪,斟酒来奉。他跪在地下,断不敢接酒;叫他坐,也到底不坐。……封了五百两银子谢他。他一厘也不敢受,说道:“这是朝廷颁与老爷们的俸银,小的乃是贱人,怎敢用朝廷的银子?”

②鲍文卿道:“兄弟,不是这样说。像这衣服、靴子,不是我们行事的人可以穿得的。你穿这样衣裳,叫那读书的人穿甚么?”钱麻子道:“而今事!那是二十年前的讲究了!……若遇同席有几个学里酸子,我眼角里还不曾看见他哩!”鲍文卿道:“兄弟!你说这样不安本分的话,岂但来生还做戏子,连变驴变马都是该的!”

③鲍文卿笑道:“我若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米的钱才做得肉,我怎肯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况且他若有理,断不肯拿出几百两来寻人情;若是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丧了阴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伏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清名,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

小说中的鲍文卿从事什么职业?阅读选文,简要评价这个人物。

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ㅤㅤ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颢守其栅 , 曰:“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曰:“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曰:“司空在乎?”希颢曰:“夜去矣。”日越曰:“失光弼而得希颢,吾死必矣!”遂请降,希颢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

【注释】①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②栅:营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漫谈古代的书信

ㅤㅤ①现在大家把“书信”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而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即传达信件之人。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请母亲谢绝县令派来的媒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诗句中的“信”,指的就是来说媒的使者。“信”的这一意义,常见于汉魏六朝的文献,不能误解为后来兴起的“书信”。但在《晋书》内,“书”和“信”已经结合成词,唐人诗亦多见“书信”,而且有了单以“信”指函札、信件的用法。如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中“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等句,便以“书信”连言。可见“信”的函札之义虽系后起,但时间并不很晚。而以“书”指信件的古义,一直沿用至今。写“惠书奉悉”,作为“收到来信”的文言,是很常见的。

ㅤㅤ②书信重在实用,以陈述为主,论事、抒情,写景等,无所不宜。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有悠久的传统。《文心雕龙》中说:“详总书体,本在尽言。所以做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可见写信贵在敞开怀抱,尽所欲言。古代许多流传众口的名篇,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直抒己见,发泄愤悒之情,全都酬畅淋漓,毫无掩饰,不愧为显示心声之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ㅤㅤ③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像上下款的称呼,因人而异;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有许多习用语;抬头、空格等,也有通行的行款。

ㅤㅤ④书信大致可以分为给长辈的、给平辈的、给晚辈的三种。上款写受信人,下款写作书人,中间叙正文,三种书信均同,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却都先写自己的姓名,后列受信人。《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太史公,官名;牛马走,是司马迁自谦之辞;再拜,表示行礼;足下,为对任少卿的敬词。这种先署已名的格式,直到近代仍有人沿用,不过不像先写受信人上款的那样普遍。

ㅤㅤ⑤给长辈写信,上款当然不具名,旧时在称呼之下要加“大人”,后面还得有敬词和领起正文的习用语,如对父亲,一般上款都写“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末尾写“敬请福安”和“男某某叩禀”的下款。以给老师写信为例,上款“大人”下的敬词,多用“座下”“道席”等。正文之前,可以“敬惟”领头,表示问候。下面接写正文,叙述事情,就是一种常见的格式。朋友之间通信,或称仁兄,或称先生,视关系亲疏而定。称呼下面的敬词,一般用“阁下”“执事”等。“足下”,在战国时多以称君主,后来成为书信中的普通敬词,习惯用于比较亲近或年轻的朋友。给晚辈子侄写信,比较随便,往往于开头直呼其名,书“某儿见字”,末尾问好与否,也不一定。若致函后进或世交晚辈,则与一般朋友通信无大区别。

ㅤㅤ⑥古人书信中的杰作佳篇不胜枚举,它们之所以被誉为“书信艺术”,除了文情俱胜之外,乃因为它们是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的结晶。中国的古人用雅致的毛笔,磨墨展纸,笔花飞舞,或娟秀,或端方,或俊逸,那当然堪称为“艺术”,特别是出自名家笔下的信。可惜那些信的真迹大都已不存于世,例如桀骜不羁的李白,也曾无可奈何地写过两封求援的信,然而现在只能在《古文观止》之类的书中读到了。

ㅤㅤ⑦书信,作为众生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在当今与后世还会流传下去,邮政部门绝无关门或失业之虞,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它恐怕将成绝响。艺术书信已面临严重的现代危机,今后再不可能出现古代那种尺牍小品的大师了。

(选自《古代礼制风俗漫谈•四》,有删改)

文学类文本阅读。

麦子回家

布衣

①六月,南风给漫山遍野涂上了摄人心魄的金黄,一株株籽粒饱满的麦子,热切地期待,期待跟随农人疲惫的身子,一起回家。

②天色未明,父亲就披着月色,和镰刀一起下地,露水泅湿了他粗重的呼吸,他双膝匍匐于地,朝觐般的虔诚与郑重。父亲的手臂,轮成阔大的半圆,揽入麦子,像揽着自己的孩子。千万株麦子归顺,镰刀咔嚓咔嚓,发出电光石火般的啸叫。父亲的背后,渐渐隆起一座座小山丘。

③正午,恶毒的阳光爬上父亲的肩头,舔舐裸露的肌肤,针扎一般的疼痛,父亲却浑然不觉。镰刀巡视般划过整片土地,父亲周身如洗,无数颗汗珠子,摔成碎末,归于尘土。受到汗水滋养的麦穗,沉甸甸的,低眉颔首,朴拙可人。歇息时,父亲吧嗒吧嗒地抽起烟锅,用温润慈爱的眼光抚摸这一季的收成,似在鉴赏一件中意的艺术品。

④之后,在我的帮助下,一簇簇麦子填满箩筺。父亲抖抖肩,一支扁担,像愚公移山般坚韧,挑起麦子,引着麦子迁徙到打麦场里去。沉重的麦子,近乎残忍地以重量勒紧父亲的肩膀,让它红肿隆起。

⑤打麦场中,唱了千年的碌碡,再次吱嘎吱嘎唱起古老的歌谣。高温和碾压下,麦蒂噼里啪啦爆破,麦粒从壳子里应声剥离,成为纯粹的麦粒。父亲大约像麦子一样不怕热吧!要不怎么太阳越毒,他越是要站在太阳地里,任太阳把他的臂膀涂成古铜色。

⑥年景不好时,麦子干瘪着身子,黑丧着脸,无精打采,这让和它们打了ー辈子交道的父亲,颇有些尴尬沮丧。雨水丰足的时候,麦子会铆足了劲,喝足了甘露,可着劲儿膨胀,似要生出更多的白面来。无论如何,父亲最终会满心喜欢地赶着麦子,哄它们回家。也不知是麦子征服了父亲,还是父亲征服了麦子,麦子老老实实,躺在麦囤里熟睡,让宽敞的房屋不再空荡。

⑦总有一些狡黠的麦子,有时散落在泥土里,叛逆得像离家出走的孩子,在田野里四处游荡,哪怕风霜雨雪。父亲很仔细,眼光要扫过每片土地,以及路旁的每一处可能的藏身之地,让麦子无处逃遁,乖乖回家。

⑧麦子变成白花花的面粉,滋养了一家人的生活。麦子还能给我换取学费,让我学业有成。但麦子偷走了父亲的精神和体力、青春和汗水。一场麦事下来,他黑瘦了一圈,腰背佝偻得再也直不起来。

⑨光阴荏苒。如今,背叛父亲的不是麦子,而是我。我背井离乡,像父亲钟爱着的一颗麦子,却难以归顺。幸亏父亲还有土地,如今每年六月,他还会精神抖擞地忙活在山村里,循着古老的程式,招呼麦子回家。

(选自2020年10月《散文阅读》)

作文。(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