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西梧州市2023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日期: 2025-04-15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新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三线建设”时期,我国新建工业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该变化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工业分布不均衡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B、 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重大战略调整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
D、 落实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有学者指出,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与法国主要任务是批判世俗的封建制度及为它服务的天主教理论不同。德意志的首要任务是依靠世俗封建诸侯的武装驱逐罗马教廷于国之外。据此可知,该时期(  )
A、 德意志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 法德两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完全不同
C、 德意志实现民族独立的需求更迫切
D、 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不批判天主教会

非选择题

西域是汉唐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这阵阵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作物来到中国,葡萄和石榴的引种最为典型。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后来被传到地中海沿岸。《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就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葡萄,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石榴原产于波斯,中亚、南亚、西亚也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古代波斯的女神阿娜希塔、西传地希腊的赫拉女神、南传地古印度的鬼子母神诃梨帝,都把石榴作为自己的圣物,而她们又都是生育女神。

——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

材料二: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地区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无力西顾,逐渐丧失对中亚的控制。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三: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中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参与国的合唱。”

——摘自《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们也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国际盟约宣称,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它们的所有决议必须全体一致表决通过。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国联实际成为美法操纵的,并时时为美国所支持的,维护它们在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工县。

“联合国组织”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同盟国于1945年建立的国际组织,其目标是做其前身“国际联盟”没有做到的事:保证国际和平。与国联不同,联合国有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安全理事会”机构,安全理事会具有广泛的权威,包括采取抵御侵略的海、陆、空军行动的权力。“联合国大会”只能辩论问题,并向安理会建议采取行动。过去50年间,这些机构在世界事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表现还很令人失望。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美]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