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22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

王奎山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

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要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哈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

有一回队里分西瓜,家里分了两个。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们娘儿三个把那个小的分吃了,留下那个大的给爹。爹好长一段时间也没回来。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就把那大西瓜从床底下滚出来,拍拍,听听,闻闻。但也仅是如此而已。吃的念头是从来都没敢动过的。父亲终于回来了,母亲喜滋滋地把那个大西瓜抱出来放到桌子上,准备切给爹吃。谁知道一刀下去,一股臭水就流了出来。母亲一下子愣在那里。过了一刻,母亲似乎明白了什么,指着我骂;“都是这个兔王八孙!”说着,抓起一把笤帚就要打我。我早意识到事情不妙,一溜烟地跑了。连吃饭也没敢回去吃,还是姐姐把我找回去的。

女儿出生以后,母亲来城里给我看孩子。那时候,父亲已经退休在家了。逢到只有我们娘儿两个的时候。母亲就该叹气了。母亲说∶“不知道你爹在家咋过的哩!”我说∶“他一个大老爷儿们,还饿着不成?”母亲说∶“他一辈子没进过厨房的门,连啥是锅滚了都不知道。”我说∶“没进过厨房的门,还不是你惯的么!”母亲知错地笑笑,不再说话。到了麦收或秋收的时候,母亲更是坐卧不宁的,母亲常在我面前唠叨∶“娃,我听见‘吃杯茶’叫了。”我说∶“吃杯茶’叫又咋着?”母亲说,“‘吃杯茶’一叫,就该收麦了。”隔天又说,“娃,我闻见麦子的香味儿。”我说∶“尽说梦话!在这城里,你会闻得见麦子的味儿?”母亲却说得真真切切∶“可不是哩么,今儿一大早我一起来,就闻见新麦子的味儿了,真香啊!”

于是,只好放母亲回去几日。

父亲去世以后,母亲迅速地苍老起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头发就全白了。我怕母亲在乡下孤单,就写信让母亲来。母亲不来,说是在城里住不惯。后来,我亲自去接,母亲才答应来了。

临走的时候,母亲领我到父亲的坟上烧纸。纸点着以后,母亲说∶“他爹,娃让我到城里住几日,你给我好好在家待着。”停了一下,母亲又特意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摊到地上,说,“你要是愿意随我去,也中。”然后就去看那空气中飘荡着的纸灰。一阵微风吹来,有一朵纸灰像一只黑蝴蝶一样在空气中飘来飘去的,最后,慢慢地落到了母亲摊在地上的那张纸上。母亲小心地把那纸灰包好揣到怀里,喜滋滋地说∶“你看看这老头子还怪会顺杆儿爬哩,我让他去,不过是虚虚,他倒当真了!”

那年秋天,我回去帮母亲收花生。走到父亲坟前,母亲惊讶地叫了一声∶“咦吧——”我忙问∶“怎么了?”母亲说∶“你看你看,你爹在叫我哩。”我一看,爹的坟上裂开了一道一寸多宽、三足多长的口子,我笑笑,说∶“天干么?”母亲正色道∶“不是,肯定是你爹叫我哩。我这一阵总做梦,总梦见你爹,说是在那边也没人给他做饭,常常吃不饱……”

果然,到那年腊月,母亲就不行了。

临去之前,母亲从枕头下摸出一副绿玉手镯,对我说∶“娃,这副镯子我想戴走。”我说∶“你戴么。”说着,我就把那副镯子给母亲戴上了,母亲说∶“要说也不是啥值钱的东西,是你爹给我买的。”停了一下,母亲的脸上突然地涌起了一片酡红,母亲像个羞怯的少女一样地笑了。“那一年,你爹到熊寨去卖瓜,整整一挑子瓜,就换了这副镯子,你爹回来说是钱丢了,你爷爷把他好一顿骂。…。。…”

我的眼泪就流出来。

母亲说∶“那还是我当闺女的时候……”

停了好大一会儿,也没听母亲再说什么。低头一看,母亲已经咽气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恩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和_________。古人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创造汉字是一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体现。汉字是中国的根,中国人的根,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中国书法的根。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汉字在先,书法在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简帛文字,主要是交流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具。虽然我们今天也把它们称为书法,但在当时它们并不叫书法。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也是幸运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又孕育了王羲之、颜真卿这样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集序》《祭侄文稿》这样伟大的书法作品。书圣王羲之最伟大的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___________,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

即使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是因为他在继承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开拓了中国书法________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______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