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23年初中毕业学年复习调研(一)语文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22
中考模拟
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45分)
阅读《闲话中山装》,回答问题。

闲话中山装

①中山装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种正装,它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风靡全国,深受国人喜爱。那么,它这款服装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

②中山装诞生于民主革命时期,当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 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衣着装扮也大不相同了。于是孙中山决定设计出一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来迎合时代的发展。就现有服装而论,西装款式复杂,而且穿起来活动颇为不便。中国的长袍马褂又过于传统,不能体现出思想已得到解放的国人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的精神。所以,孙中山决定要克服这些服装的弊端,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服装来。

③为了让这款新的特色服装能将中西方服装所蕴含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孙中山找到了洋服店老板黄隆生,两人最终决定采用最受南阳华侨欢迎的“企领文装”样式,领口部分着重突出西装衬衣硬领的特点,整体设计再结合中国传统服饰的特征,设计出了这样一款既庄重又得体的民族正装,并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将其命名为“中山装”。

④中山装的设计不仅舒适实用。还体现出了设计者的思想理念。上衣的四个口袋象征着礼义廉耻,兜盖的设计可以保证里面的东西不丢失,而且上面的兜盖上都有开口以方便插钢笔:衣襟上并排的五颗纽扣寓意着中国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各部门互相独立、各自行使权力;袖口上的三颗纽扣代表着民族、民权、民生三大民主口号。整款服装的后背没有任何分割,完整地连为一体,标志着祖国的和平统一。

⑤由此看来,中山装不仅是一一款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更是爱国与民主精神的象征。

—摘自《每天一堂冷门知识课》,选文有改动

阅读《最后一堂语文课》,回答问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

曾颖

①对于我们这些职业高中里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 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一作为一位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该去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师”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地散发出十足的魅力来。在我们这种学校,鲜有热爱学习的学生,但即使是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每节课在他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都能体会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美感。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不愿坐以待毙,便给校领导写了一封联名信,要求重开黄老师的语文课,但最终这封信却如石沉大海。

⑦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⑧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⑨从班主任到校领导,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

⑩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似乎更白了,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⑪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努力,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

⑫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讲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⑬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摘自《实用文摘》(中学版) 2022 年6月(下),选文有改动

阅读《守文化之本,创传承之新》,回答问题。

守文化之本,创传承之新

梁宇豪

①在几千年的积淀中,传统文化早已浸润了我们的魂,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历史长河,成为华夏儿女一生的底色。

②近年来兴起的“文化热”,虽是本着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却存在使传统文化褪色、黯淡的现象:各种为追求收视率而篡改历史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各种跟风形成的国学课堂遍地都是,各种弄虚作假的中医养生术应有尽有....凡此种种,虽美其名曰“文化创新”,实则皆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

③要真正做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需守住它的根本,方能将其发展创新。

④坚守传统文化之本,需要我们尊重历史,保持敬畏。钱穆先生曾说,对本国以往历史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如此国家才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只为追求功利而不尊重不善待历史与传统,必将对文化与社会发展产生阻碍,贻害无穷。近年来《王者荣耀》可谓凤靡全球,然而游戏中却存在不少篡改历史的成分:荆轲成了手持剑刃的女性,拿毛笔的李白成了手握长剑的刺客,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句被胡乱当成游戏中角色的对....这对中国历史和青少年教育造成重大误导,这是对文化的冲击,也是对逝者的不敬。

⑤坚守传统文化之本,需要我们守正创新、保持自信。波兹曼曾言:“一旦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死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典籍里的中国》 等节目的热播,到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再到云端博物馆的蓬勃发展,种种文化现象启示我们,当世俗深陷喧嚣沸腾的名利漩祸时,运用现代技术和创新视角精心打造传统,才能让传统典籍和文物的价值得以提升,才能赢得当代人的青睐与钦佩。假如失去了这些,那么这些典籍和文物就会离这个时代越来越远,直至淡出人们的视野。.

⑥坚守传统文化之本,需要我们深挖内涵,保持本真。如果单纯关注传统文化的形式,而对其后的本质不深挖,不研究,那么充其量不过是演了一部“古装剧”。为什么《华阴老腔》能红遍大江南北,征服观众?只因为扎根民族厚土,不仅把老腔那苍凉古朴的“西北风”演绎得淋漓尽致,还让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西北文化内涵与淳朴特色。内涵与本真,才是传统曲艺生生不息的动力。当然,这种坚守,既有对传统的敬畏,也有包容变化的底气,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走得更远更好。

⑦作家冯骥才说:“民俗是一 条浩荡大河,只有新的洪流不断注入,才能永远充满活力。”惟其如此,才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人民的期待。

⑧“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传统文化之本如同那纤纤生长之苗,虽羸弱,却生机盎然;亦如那清清始流之水,虽涓细,却历久弥新。坚守传统文化之本,既要使它保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华,又要以日新月异的创造,丰富这活化传统的工笔画!让传统文化本色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那么我们的文化自信将更强,中华文化之灯将更加璀璨夺目!

——摘自《作文与考试》2023年第1期,选文略有改动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一个作文。

⑴命题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殊途同归”一词的解释是: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正如同欧洲那句著名的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所包含的道理一样:在生活中,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止一种:在人生中,成功的道路也不止一条。只要我们心中的目标不改,脚下的方向不变,不论走上哪一条道路,都会抵达成功的终点。

请以“殊途同归”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 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⑵给材料作文

在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他在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勘探,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

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主人正在挖山淘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上面的材料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些道理:我们要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我们要善于经营自己的人生而不能盲目跟风;好高骛远必然与成功失之交臂;机遇处处都在,我们要善于发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