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杭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11-24
期中考试
现代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媒介变迁的角度看,人类的传播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阶段。其中,在手写传播和印刷传播两个时代,文字都是承载信息的主要媒介,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文字复制的效率及成本上。从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到20世纪初电子媒介诞生的数千年漫长岁月中,文字一直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而存在。文字不仅使信息的传播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更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积累成为可能,正是在跨越时空的信息交流与传承中,人类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文字亦成为凝结人类文明的精粹所在。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媒介正在日渐取代文字在大众传播中的主导地位,文字阅读也日渐被视听化的观看行为挤占甚至替代。20世纪80年代,以波兹曼为代表的学者担心电视让“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化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相比至少要经过数年学习才能具备读写能力的文字媒介来说,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显然更符合人们的感观需求。信息娱乐化已经成为大众传播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为了提升电视节目的文化素养和底蕴,我国的电视文艺工作者一直主动地从文字媒介中汲取养分:电视文学曾令人眼前一亮,但只是昙花一现;电视读书节目在与娱乐节目、综艺节目争夺观众注意力的竞争中几无还手之力。然而,近年来,文字再次成为电视文艺深入开掘的对象,涌现了诸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典籍里的中国》《书简阅中国》等优秀电视作品,让一度边缘化的文字及其承载的文化记忆随着电视节目的破圈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摘编自但午剑《媒介变迁视野下电视文艺的创新与思考》)

材料二:

对于现代受众来说,中国古文典籍因其书写文本的缘故,阅读起来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知识水平,这也造成了现代受众与古文典籍渐行渐远。而《典籍里的中国》将内容锁定中华文化的优秀典籍,以现代戏剧表演的方式建构仪式现场,活化典籍,打破现代受众与古代文献之间的阅读壁垒。

传统文化类综艺的文化互通在形式上吸引年轻人注意,表述上建立现代文本编码,呈现上古今碰撞逐步实现观众对典籍文化的认知。如今,青年群体作为媒介参与和意义建构的主要群体,具有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和话语表达意愿,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利用社交媒体形成的青年亚文化群体常将某一议题推向社会进程深处。面对青年文化现象,《典籍里的中国》使用现代化表达方式建立具有引导力的文本编码,其现代日常话语呈现依托于舞台场景营造冲突感和趣味性。古今碰撞的节目表现以读书人撒贝宁为代表,撒贝宁个人风格搞怪有趣,受到具有反叛精神青年喜欢,他的现代人物形象将现代化思潮审美品味带到古代,古今碰撞产生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击,现代化表达、穿越符号搭载在现代性文化上,代表着主流文化向青年群体靠拢,实现了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引导。《楚辞》篇中,撒贝宁将现代橘子带给屈原,求问楚辞何以灿烂不朽,一颗橘子贯穿屈原少年玩乐、青年得志、楚秦交好、国家灭亡全过程,橘子代表屈原对土地上人民情感的隐喻,是爱国家爱人民上下一心的象征。这种现代文学意向表达以穿越元素的搭载为包裹,以情动人,实现观众戏剧情绪共振,家国一体的认知得以建立,使节目获得广泛传播。尤其是在年轻受众中确立有效传播的印象管理路径,用现代化意向、青年文化文本以及更新的传播想象力激活观照人本的文化向心力。

《典籍里的中国》每一期节目选择特定的典籍并从中选择句子进行演绎,节目开始由读书人撒贝宁打开书籍引入,在节目呈现上由访谈间、典读会、戏剧演绎依次向观众展示认知优先级,观众经过节目次序的排列由浅入深逐步了解典籍及背后的故事,使节目和观众建立共识。另外,典籍人物的选择从司马迁到李时珍,再到屈原、孔子、徐霞客、老子,这些经议程设置的典籍承载着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品质。如老子集天下大道传递世人智慧,袁隆平为家国粮食储备奋斗在科研一线,屈原为国投汨罗江明志,这些典籍文本其映射的家国情怀在传播中得以凝聚观众共识。《典籍里的中国》将中国人的共同信仰寓于节目中,进行文化改造、重塑和凝聚,使历史产生个人情感共鸣,更能够使观众在共通的意义空间中,不断构建并强化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

通过对节目的总结发现,意义赋予以反复性、强化性重复解释片段来完成意义的搭建。每一期节目选择典籍中具有主题意义的名句进行反复解读,“专家讲解+识读典籍+演员演绎”三重叠加的媒介仪式重复解释,不断积累受众认知和情感上的认同,使节目在生产和传播中被赋予崇高意义和价值。《尚书》篇传递自古华夏一体的想象性主题,《天工开物》传递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心思想,《史记》篇讲述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主题,《本草纲目》传递家国天下、大医精诚的价值信仰,《论语》讲述修已、安人、安百姓的中华民族智慧,《孙子兵法》传递兵者是国之大事的家国之重,《楚辞》传递了为国为民的大国情怀。三重叠加的传播方式使观众接受、认同节目意义。节目不仅通过反复策略建立集体认同,更将价值观融入节目主题中以维系社会意义的生产,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

(摘编自马欣《媒介文化认同对综艺节目的深度影响——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薄奠(节选)

郁达夫

五月中旬的有一天午后,我又无端感着了一种悲愤,本想上城南,但袋里连几个车钱也没有了,所以只好步行。

我走到胡同的西口,忽而从角上的一间破屋里漏出几大声来。这声音我觉得熟得很,稍微用了一点心力,回想了一下,我马上就记起那个身材瘦长,脸色黝黑,常拉我上城南去的车夫来。我站住静听了一会,听得他好像在和人拌嘴。我坐过他许多次的车,他的脾气是很好的,所以听到他在和人拌嘴,心里倒很觉得奇怪。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他平常非常沉默寡言,不过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他却总来回答你一句两句。

有一天我在前门外喝醉了酒,往一家相识的人家去和衣睡了半夜,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弦月上升的时刻了。我雇车的时候,又遇见了他,半夜酒醒,一路上听了他许多不堪再听的话……他说这个年头儿真教人生存不得。他说洋车价涨了一两个铜子,而煤米油盐,都要各涨一倍。他说洋车出租的东家,真会挑剔,一根骨子弯了一点,一个小钉不见了,就要赔许多钱。他说他一天到晚拉车,拉来的几个钱还不够供洋车租主绞榨。他说他的女人不会治家,老要白花钱。他说他的大小孩今年八岁,二小孩今年三岁……我默默坐在车上,看看天上惨淡的星月,经过了几条灰黑静寂的狭巷,细听着他的一条条诉说,觉得这些苦楚,都不是他一个人的苦楚。我真想跳下车来,同他抱头痛哭一场,但是我着在身上的竹布长衫,和盘在脑里的一堆教育的绳矩,把我的这种直率的情感缚住了。自从那一晚以后,我心里存了一种怕与他相见的心思,所以和他不见了半个多月。

我静听了一会,才知道他吵闹的对手,是他的女人。一时心情被他的悲惨的声音挑动,我竟不待回思,一脚就踏进了他住的那所破屋。我进去叫了他一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动气,他就把手一指,指着炕沿上的女人说:“这臭东西把我辛辛苦苦积下来的三块多钱,一下子就花完了。去买了这些捆尸体的布来……”

说着他用脚一踢。地上果然滚了一包白色的布出来:“我的心思,她一点儿也不晓得,我要积这几块钱干什么?我不过想自家去买一辆旧车来拉,可以免掉那车行的租钱呀!天气热了,我们穷人,就是光着脊肋儿,也有什么要紧?她却要去买这些白洋布来做衣服。你说可气不可气啊?”

我听了这一段话,心里虽也为他难受,但口上只好安慰他说:“做衣服倒也是要紧的,积几个钱,是很容易的事情,你但须忍耐着,三四块钱是不难再积起来的。”

夏至以后,北京接连下了半个多月的雨。我因为一天晚上没有盖被睡觉,惹了一场很重的病,直到两星期前,才得起床。起床后第三天的午后,我看久雨新霁,天气很好,就出了门走往西边。走过那胡同角上的破屋的时候,我只看见门口立了一群人,在那里看热闹。屋内有人在低声啜泣。我以为那拉车的又在和他的女人吵闹了,所以也就走了过去。

我踏近前去一看,破屋里并没有拉车人的影子,只有他的女人坐在炕沿上哭。我向一个立在我旁边的中年妇人问了一番,才知道她的男人,前几天在南下洼的大水里淹死了。死了之后,她还不晓得,直到第二天的傍晚,拉车人的同伴认出了他的相貌,才跑回来告诉她。

我看看周围的人少了,就也踏了进去问她说:“你还认得我么?”

她抬起肿红的眼睛来,对我看了一眼,点了一点头。我趁此机会,就劝她说:“看养孩子要紧,你老是哭也不是道理,我若可以帮你的忙,总没有不为你出力的。”

她听了这话,一边啜泣,一边断断续续地说:“我……也……也不知他……他是自家沉河的呢,还是……”

她说了这一句又哭起来了。我没有办法,就从袋里拿出了皮包,取了一张五块钱的钞票递给她说:“这虽然不多,你拿着用吧!”

她听了这话,啜泣着对我说:“他……他活着的时候,老……老想自己买一辆车。你……老爷你心好,请你,请老爷你去买一辆好,好的纸车来烧给他罢!”

我听了这话,心里愈发觉得难受,对她说:“他是我的朋友,那纸糊的洋车,我明天一定去买了来,和你一块烧到他的坟前去。”

两天之后,那纸洋车糊好了,恰巧天气也不下雨,我早早吃了午饭,就雇了四辆洋车,同她及两个小孩一道去上她男人的坟。车过顺治门内大街的时候,因为我前面的一乘人力车上只载着一辆纸糊的很美丽的洋车和两包锭子,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只是凝目着我和我后面车上的那个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中年妇人。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只想放大了喉咙向着那些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地叫骂:“猪狗!畜生!你们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你们还看什么?”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四日作于北京(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 , 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 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盂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盂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

【注释】①楩枫,黄楩树与枫香树。豫章,即樟木。②穿圹,挖掘墓穴。③赇,贿赂。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整本书阅读(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哪里拿得动它?”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的,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有删减)

【注释】选文中的情节出自《红楼梦》第40回,这是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

作文(共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